魏軍的這次撤退,并沒有象以前一樣,井然而有序,而是各營人馬各行其事,原本并不寬闊的道路,顯得更加擁擠不堪,為了搶道而行,魏軍之間還多次發生摩擦,狀況十分的混亂。
但大都督司馬懿卻如同失蹤了一般,整個撤軍途中,幾乎連面都沒露過幾次,對這種混亂的狀況熟視無睹,聽之任之。
就是偶爾露面的時候,魏兵所看到的司馬懿與平時也是大不相同的,神色恍惚,形同槁木,渾濁的眼球之中看不到絲毫的光彩,他似乎還沉浸在喪子之痛的悲愴之中。
哀莫大于心死,現在的司馬懿便是心如死水,萬念俱灰,似乎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致。
各營的將軍雖然都很努力地想指揮好軍隊,但各營之間并不相互隸屬,出現一些混亂的狀況實屬難免。
越混亂便越影響行軍的速度,整個魏軍的撤退顯得拖拖沓沓,從鬼愁澗通往無強口的夾石道上,軍隊、馬匹和輜重車輛淤塞于路,行動遲緩。
征南軍也夾在人流之中緩緩而行,羊祜看了看神龍不見首尾的魏軍人流,抱怨地道:“這么亂糟糟的撤軍,如果吳人此刻前來追擊,豈不要出大事?”
曹亮亦是無可奈何,征南軍他指揮得動,當其他各營的兵,可就不歸他管了,曹亮就算是想管,那恐怕也是沒人聽他的。
說實話,曹亮也沒想到魏軍撤退時會出現這種狀況,簡直就是糟糕透頂,各軍各營各自行事,沒有統一協調的指揮,簡直就是亂成了一鍋粥。
這和司馬懿的指揮風格可完全不同啊,按理說司馬懿就算是遭遇喪子之痛,也不應該對魏軍不管不顧吧,現在魏軍撤退時混亂不堪,司馬懿卻始終無動于衷,這委實也太讓人奇怪了。
曹亮雖然大惑不解,但也是無可奈何,畢竟這涉及到十幾萬魏軍,他一個小小的征南參軍根本就插不上嘴,只能是隨人流緩緩而行,遇到阻塞之時,也只能是等一等。
曹亮給征南軍下達了命令,盡量地克制情緒,不與友軍發生任何沖突,同時做好戒備,隨時準備投入戰斗。
按照目前魏軍的行進速度,三四天估計都走不出夾石道,魏軍拖得時間越久,越容易受到吳軍的追擊。
如果說魏軍撤退時井然有序,有章有法,吳人也不敢輕易地來追擊,如果魏軍混亂不堪,行動拖沓,便很有可能讓吳人覺得有可趁之機,很有可能會追殺過來。
做好戰斗準備,才能有備無患,曹亮管不著其他的軍隊,但卻不能讓征南軍也跟著了隨波逐流,所以曹亮要求征南軍保持著時刻的戒備狀態,以應對一切可能發生的戰斗。
至于軍隊之間的小摩擦,這往往是難免的,這山路總共就那么寬,前面的人馬和車輛不動了,后面的自然走不了,這個時候就要盡量地克制軍隊的情緒,為一點雞毛蒜皮的開撕根本就不值得。
到了夜晚宿營的時候,整個山谷之中燈火通明,照如白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