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山谷之內地形所限,魏軍也沒辦法像先前在鬼愁澗前面那樣找一塊空地扎一座大營,此時只好當道下寨,綿延十幾,所扎著的營帳,也是十分的簡陋。
這樣的營寨,無遮無攔,無防無備,極易受到吳軍的攻擊。
但司馬懿依然是不聞不問,不理不睬,任憑各營各行其事,到了晚上立營的時候,司馬懿甚至連面都沒有露一下,一直就呆在中軍帳內沒有出來。
只不過中軍帳卻是徹夜的燈火不熄,誰也不知道大帳之內究竟發生了什么。
到了第二天行軍的時候,情況依然如舊,甚至發生了更為嚴重的擁堵,魏軍士兵個個怨聲載道,抱怨連天,不過這種混亂的狀況始終沒有得到更多的改善。
行至雙魚峽的時候,突然之間,殺聲四起,吳軍從兩側發起了攻擊,魏軍頓時大亂,自相踐踏,傷亡不計其數。
雙魚峽距離無強口已經不足十里的路程了,魏軍排成了十幾里的長隊,中軍經過雙魚峽的時候,估計前鋒部隊已經出了無強口。
吳軍的進攻十分的犀利,他們的作戰目的很明確,就是試圖攔腰將魏軍一切兩斷,已經通過了雙皇峽的魏軍前部人馬不管,傾盡全力將魏軍的后隊人馬困在雙魚峽之內,圍而殲之。
這次吳軍進攻是由諸葛恪親自指揮,攻勢迅猛而凌厲,他們利用雙魚峽特有的險要地形,將魏軍的長隊人馬一分為二。
對于諸葛恪而言,這確實已經算是一場漂亮的伏擊戰了,這兩天來,他不斷地接到魏軍那邊傳來的消息,大都督司馬懿因為喪子而不理軍務,魏軍撤退之時混亂不堪,行動拖沓。
這無疑更加地堅定了諸葛恪準備打伏擊的決心,這樣的天賜良機,如果不去爭取而白白的浪費掉,簡直就是暴殄天物。
吳軍的突然襲擊,給魏軍造成了很大的混亂,雖然各營的將軍都在組織本部人馬進行抵抗,但是缺乏統一而有效的指揮,魏軍的抵抗顯得零亂不堪,在吳軍強有力的攻勢之下,魏軍節節敗退。
征南軍由于曹亮事先下達過軍令,所以戒備十分的充分,在吳軍發起進攻的時候,征南軍全體立刻進入到了戰斗準備之中。
之所以是戰斗準備,是因為征南軍所處的位置,和吳軍相隔比較遠,中間還有好幾支魏軍的隊伍,就連司馬懿所在的中軍,位置都比征南軍更靠前,所以征南軍暫時只能處于戒備狀態,還沒辦法進入到戰斗之中。
到是前面的幾支魏軍抵達不住吳軍的攻勢,一路地敗退下來,一直退到了司馬懿的中軍前面,許多人高呼:“大都督救命!大都督救命!”
許多的士兵,都把司馬懿視做了救星,在這一刻,大家都希望司馬懿可以站出來,率領著大軍抵御吳人的進攻,似乎也只有司馬懿,才能拯救魏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