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敗祁縣之后,司馬軍撤到了介休,但司馬懿重傷未愈,整支軍隊軍心渙散,司馬師臨時擔負起了統帥之職,和眾將商議了一番,決定撤軍到平陽,重整旗鼓。
如今司馬軍損失了幾乎全部的騎兵,在野戰方面,處于了絕對的劣勢,而他們的大營就扎在介休城下,這樣的營寨是很難抵擋并州騎兵的沖擊的。
這也就是拿不下介休城的后果,如果司馬軍此刻可以占據介休城的話,依靠介休城堅固的防御,完全可以擋得住并州騎兵的攻擊。
更何況,此次祁縣之戰對整個司馬軍的影響是極大的,人心惶惶,斗志渙散,整支軍隊如同是一盤散沙,那怕此刻他們還有十萬大軍,但司馬師已經無法保證他們有與并州軍抗衡的能力了。
撤軍已經成為了必須要考慮的事,繼續地滯留在介休城下,司馬軍很可能腹背受敵,遭遇到更大的失敗。
盡管這是一個艱難的決定,但司馬師考慮再三,還是決定先撤軍,放棄掉他們已經攻占的并州土地,退回到河東平陽,依靠堅固的城池進行固守,暫時也可以穩住司馬軍的頹勢。
總而言之,這次進攻并州,司馬軍是遭遇到了最為徹底的一次慘敗,這樣的敗仗,甚至讓司馬軍是元氣大傷,在未來的幾年內,都可能無法再集結起兵馬來,第三次進攻并州。
眾將似乎也沒有不同的意見,現在的戰局確實對司馬軍是大為的不利,介休久攻不克,司馬軍又遭遇到了祁縣之敗,更讓他們難以接受的是,司馬懿也身負重傷,這件事甚至要比損失掉七萬騎兵的更為慘重。
要知道,司馬懿可是司馬軍的主心骨,沒有他,司馬軍確實是很難維持下去,如今司馬懿重傷不能視事,讓整個司馬軍都是人心離散,撤軍已經成為他們唯一的選擇了。
還好這個時候并州軍并沒有主動地發起進攻,這為司馬軍的撤離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否則的話,兩軍糾纏在一起,司馬軍想要全身而退,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至于介休城的守軍,司馬師倒沒有太多的擔憂,他們充其量也就是一群縮頭烏龜,只憑著介休城堅固的城防茍延殘喘,就算借他們幾個膽子,也恐怕不敢出城應戰,就算是懷馬軍大舉撤離,他們也肯定是不會出城追擊的。
讓司馬師比較擔心的,還是并州的騎兵,雖然他沒有親歷那場慘絕人寰的大戰,但那些幸存者的恐懼眼神之中,便可以得到答案,并州騎兵是何其的可怕。
一支連七萬騎兵都擋不往的虎狼之師,司馬軍十萬步兵又焉能擋得住?要知道,這七萬騎兵本身就是司馬軍中主力的存在,是司馬懿討伐并州的關鍵所在,論戰斗力,這七萬騎兵尤在十萬步兵之上,連這些戰斗力強悍的騎兵都敗了,司馬師真不知道將何以為戰?
如果這個時候并州軍乘勝而進,對于初掌大權的司馬師來說,將會是一個極為嚴峻的考驗。
不過根據斥侯稟報回來的消息,并州軍似乎并沒有追擊的打算,或許他們認為,這一次的大勝已經足夠他們喝上幾天的慶功酒了,這會兒,并州軍的營地必將是陷入到了徹夜的狂歡之中,根本就無暇顧及進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