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此時曹亮在交州的話,一定會下令禁止出海的,此時是夏秋之際,正是臺風的高發期,如果預測失準的話,船隊行至半路,一旦遭遇到強臺風襲擊,那就是全軍覆滅的下場。
至于臺風有間隔期說法,那更是無稽之談,臺風的生成是一個很復雜的氣象問題,就算到了后世,雖然能準確的預報臺風,但對其生成的原因仍舊是一知半解,那怕是在臺風季節,也會出現一個月無風或者連續出臺風的現象。
這個時代的人只知道風暴時有時無,不可能天天刮臺風,所以才會得出風暴有間隔期的結論來。
但事實上,許多的臺風往往是前仆后繼的,尤其是在臺風的高發期,前一個臺風剛剛過云,后一個臺風接踵而至,讓人是應接不睱。
所以,如果曹亮在交州的話,他寧可等到冬天也不會在這個季節出海,畢竟風險太大了,為了消滅最后一點殘吳勢力,羊祜冒這么大的風險根本就不值,讓他們多茍延殘喘些時日又有何妨?
但無知者無畏,羊祜不想再將交州的戰事拖延下去了,所以才會選擇這條相對風險較大的路線。
不過這一次羊祜運氣還是不錯的,這一次的風暴結束之后,果然沒有再遇到什么風暴,一路之上風平浪靜,正所謂吉人自有天相,羊祜率領著船隊,用了五天四夜的時間,順利地抵達了日南郡。
接下來的登陸,也同樣是異乎尋常的順利,吳軍在日南郡并沒有駐扎什么守軍,看守郡城的,也只有幾百郡兵而已,魏軍在海灘上登陸的時候,沒遭遇到任何的阻力,甚至海灘一帶是荒無人煙,魏軍順利地就完成了登陸。
直到魏軍殺到了日南城下,守城的郡兵這才如夢方醒,日南太守徐塵自知不敵,當即就下令打開城門,向魏軍投降了。
日南郡人口稀少,全郡的人口加起來,都恐怕沒有中原的一個大縣人多,這里荒涼偏僻,了無人煙,與北面的交趾郡、九真郡不同,日南郡的原住民并非越族,而是占族,屬馬來-波利尼西亞人種,《三國志》記載“日南郡男女裸體,不以為羞“,“深目高鼻,發拳色黑“。因而他們一直被中原王朝的官吏視為非常不開化的野人。日南郡的土著居民曾多次反叛,攻擊焚燒官寺,傷害官民。東漢末年,占族人區連叛漢,率數千人起兵作亂,殺害漢朝的象林縣令,推翻漢朝在象林縣的統治,建立林邑國。
當地一年中相當長的時間內(近兩個月)位于太陽直射點以南,因此令在黃河流域居住、習慣了日影終年在北的漢人十分驚訝,遂命名為日南郡。但也容易讓人混淆,覺得日南郡終年在太陽南面,日影朝南。東漢時,日南人張重去京都洛陽向朝廷進獻記錄當地財政收支的賬簿,在元旦朝會時,漢明帝好奇地問道:“日南郡北向視日邪?“張重回答說:“臣聞雁門郡不見壘雁為門,金城郡不見積金為郡,云中郡不見深居云中。臣雖居日南,未嘗向北看日。“畢竟日南郡在一年中絕大部分時間里太陽都在南面。
日南郡還是漢代流放罪犯的地方,最著名的是“黨錮之禍“中的竇武。竇武是東漢王朝的外戚,他十分同情太學生,而且反感宦官。漢靈帝建寧元年,竇武謀誅宦官,后來計劃泄露,竇武自殺并被梟首,家屬被流放到日南郡之比景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