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南郡還是當時海上絲綢之路的交通要沖,元鼎中,遣伏波將軍路博德開百越,置日南郡,其徼外諸國自武帝以來皆獻見。后漢桓帝時,大秦、天竺皆由此道遣使貢獻。最著名的是漢桓帝延熹九年,大秦遣使來華,就是在日南郡登陸前往洛陽的。此舉開創了中歐官方往來之先河。
士家控制交州的時候,對日南郡的蠻夷部落進行了血腥的鎮壓,不服從管轄的,基本上都被士燮給屠殺掉了,林邑國也被士燮給剿滅了,士燮重新任命了日南郡的太守,將日南郡收歸到了士家的治下。
等到吳國收拾了士家之后,日南郡也就重新歸到了吳國的版圖,徐塵成為了日南郡的新太守。
不過這日南郡的太守,徐塵當得也是比較辛苦的,日南郡居民成分太過復雜,有從北邊遷移過來的難民,也有當地的土著居民,還有流放在這兒的犯人后代,所以管理起來特別的困難。
原本日南郡還有上千人的郡兵,但自從魏軍進攻交州開始,陶基便開始從各郡抽調兵馬到番禺去,雖然日南郡的兵少,但也并不意味著他們就不用抽兵,陶基至少從日南郡抽走了一半的兵力,最后日南郡也僅僅只剩下了五百多郡兵。
這五百多人,恐怕連平時平定一下土著居民的叛亂都不可能,所以徐塵便將五百郡兵都留守日南城中,堅守不出,至于外邊亂成什么樣子,都和徐塵沒有關系,他只要守好日南城就足矣。
但徐塵的愿望很快就落空了,因為他遭遇到的,并不是什么土著蠻夷,也不是什么流匪盜寇,而是黑壓壓的魏軍大隊人馬。
當魏軍人馬出現在日南城下的時候,徐塵徹底地懵了,因為他根本就不知道這支魏軍是打哪兒冒出來的,只因為看到了魏軍的旗號才知道這就是令吳人聞風喪膽的魏軍。
難不成魏軍真是肋生雙翅不成,能從番禺飛到日南來?
但此刻再糾結魏軍是如何到的日南已經沒有任何的意義了,現在魏軍已經兵臨城下了,徐塵明白,僅靠日南城中的這么一點可憐巴巴的守軍,根本就不可能守得住城,一旦魏軍發起攻城,日南城頃刻就會陷落,而他們抵抗的下場,也只有一個,那就是死路一條。
徐塵可不想死,他好不容易才混到了一任太守的位置上,盡管這個太守當得也太憋屈了,但這并不會成為徐塵飛蛾撲火的理由。
于是徐塵一早就下令打開城門,果斷地向魏軍投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