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軍連著罵了幾個時辰,城上的蜀軍還是一直一聲不吭,最多會有幾十支箭從城頭上射了下來,看來他們也是按壓不住怒火,但苦于傅僉的命令,不敢出聲,只能以這種方式發泄一下。
只不過魏軍所站的位置,基本上都在一箭之地外,蜀兵的箭射過去,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反倒是引來了魏兵們的一陣群嘲,罵得的更起勁了。
蜀兵們那個叫憋屈啊,打不還手,罵不還口,這也太窩囊了,最起碼也讓他們喊上兩嗓子,對罵上幾句,也可以出出胸中的怨氣。
但傅僉卻是始終沒有改變命令,魏軍那刺耳的聒噪聲絲毫沒有影響到傅僉的心境,反而讓他陷入了沉思。
魏軍沒有派攻城的步兵來進攻,反倒是派了一支不具備攻城能力的騎兵前來,這操作,著實是讓人有些摸不透。
難道魏軍著急忙慌地跑到陽平關下,只為了亮一亮嗓子?
蜀軍占據著城防之利,魏軍如果就這么喊上幾嗓子,守軍就出城迎戰,那豈不是說蜀軍的守將無腦嗎,也只有腦子進水的人才會受一通刺激盲目的出城迎戰。
正常的情況下,魏軍這么一通操作肯定是一無所獲的,但明知是這個結果,魏軍為何還有如此樂此不疲地前來挑戰,他們究竟有什么企圖呢?
事也反常必為妖,這里面肯定是有文章的。
現在傅僉要做的就是冷靜對待,查明原委,他身負陽平關防守之重責,對魏軍的任何舉動都不敢掉以輕心,也許在魏軍這看似無腦的行動之下,真得掩藏著不可告人的詭計。
而在查明真相之前,傅僉要做的,就是按兵不動,靜觀其變,以不變應萬變。
魏軍那邊叫罵了幾個時辰,雖然開頭的興致很高,但這獨角戲唱多了,也自覺得很無趣,簡直就是對牛彈琴嘛。
所以連續地罵半天之后,魏軍也是口干舌燥,氣勢萎靡,再沒有初到陽平關之下的那勁頭了。
文鴦看了看魏兵的氣勢,再看看已經搖搖欲墜的紅日,看來就算是罵陣到天黑,蜀軍也是不可能出戰的,于是文鴦下令鳴金收兵。
在前頭的魏軍叫陣的時候,后面的隊伍已經將宿營地給弄好了,宿營地就駐扎在距離陽平關前五六山的一座土山之上,土山地勢不高,坡度也比較緩,適合騎兵出入。
這塊地方是文鴦親自選定的,這里距陽平關很近,在此宿營,居高臨下,也不怕蜀軍前來偷襲。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水源比較遠,土山上沒有泉眼,大軍所需的飲水都得從數里的一條河流去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