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鴦既要充當誘餌的角色,把傅僉給引上鉤來,同時保證自己不會變成餌料,被蜀軍給吞掉,所以在分寸的上面,拿捏得還得比較精準才行。
既然不能突圍的話,那越騎兵就無法發揮出騎戰的優勢來,他們只能是做陣地防守。
在土山的山頂上,魏軍早就架好了柴草堆,一旦蜀軍發起襲擊,文鴦立刻下令點燃那堆柴草,火焰騰起數十丈高,文鴦就是利用這種方式向遠在定軍山的越騎營其他人馬發出訊號,讓他們緊急向陽平關增援,反正傅僉已經上鉤了,魏軍這邊也不用藏著掖著。
定軍山屯駐著越騎營的左右兩部人馬,共計六千人,而且他們也是時刻做好了出發的準備,一旦得到了文鴦的烽火傳訊,會在第一時間出發,火速趕來增援。
而文鴦現在所需要做的,也就是堅守營地半日左右的時間。
這也是當初文鴦選擇在沒有水源上屯兵扎營的原因,反正援兵從定軍山趕過來,最多也就是半天左右的時候,就算是被蜀軍切斷了水源,文鴦也沒有什么可擔心的。
傅僉率兵對土山展開攻擊,卻發現魏軍陣容齊整,并沒有因為蜀軍的突然襲擊而造成混亂,反倒是組織起了有效有序的抵抗,并且在第一時間就點燃了一堆沖天大火。
如果說魏軍點火的目的是為了照明,傅僉才不會相信,打這種夜間的防御戰,防御的一方處于黑暗之中才是最為有利的,傅僉不相信魏軍會愚蠢地給蜀軍指明進攻的方向。
那么這事也只有一種解釋,那就是魏軍點火的目的是為了示警,召喚援兵的。
看魏軍這架式,分明是蓄謀已久的,難道說自己是上當了?
不過傅僉轉念一想,魏軍的援兵尚在五六十里之外,短時間內根本就不可能趕得過來,就算文鴦召喚了援兵,他能不能頂到援兵的到來還是一個問題呢,所以只要蜀軍攻得猛一些,打得狠一些,搶在魏軍援兵到達之前就結束戰斗,是完全有可能的。
此刻傅僉雖然已經察覺到一些異常,不過他對自己的情報來源還是很有信心的,陽平關的附近沒有魏軍的伏兵,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了。
既然沒有伏兵,那傅僉就沒有理由來懼怕魏軍的陰謀,就算是自己出城中了魏軍的計,現在他也只能是將計就計,不惜一切先拿下這三千魏軍再說。
反正退路傅僉也安排的妥妥當當,如果在魏軍援兵抵達之前他還無法拿下文鴦的話,那傅僉肯定也會主動地放棄進攻,安全地撤回到陽平關去。
不管從哪個角度上來講,這都是一筆穩賺不賠的買賣,事先傅僉已經是反復地權衡過了,認定確實沒有任何的問題之后才最終選擇出兵。
這時,雖然傅僉心中有些疑惑,但此時他已經是有如在弦之箭,不得不發了,不管怎樣,這一仗就算是難打,傅僉也要硬著頭皮打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