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僉即刻下令,蜀軍全面發起總攻,務必在天亮之前在拿下魏軍的陣地,全殲魏軍。
蜀軍倚仗著人多的優勢,向著魏軍的陣地發起了潮水一般的攻勢。
魏軍為了引誘蜀軍的出擊,故意地在土山上沒有修筑防御的工事,就連最為普通的壕溝和營柵都沒有,但這不意味著魏軍就放棄了防守。
要知道越騎營全員都是弓騎兵,所有的成員都配備著弓箭或連弩,他們自從進駐到這里之后,就時刻做好了應戰的準備,沒有壕溝和營柵,他們就排成人墻,用密集的箭雨來阻擋蜀軍的進攻。
盡管土山坡度不大,但終究還是仰攻,這無疑會加大蜀軍的進攻難度,盡管蜀軍可以對土山進行四面包圍,但上山的道路只有兩條,一條在南,一條在北,東西兩面則是比較的陡峭,不利于攀爬,蜀軍想要進攻,也只能是沿著南北兩側的緩坡對山頂發起進攻。
魏軍只要守住南北兩側,就可以抵擋得住蜀軍的進攻,所以文鴦在南北兩邊各安排了一千弓弩手,排成密集的方陣,利用大批的連弩和弓箭,將前進的路都給封死了。
其余的一千人馬,則被文鴦安排為了預備隊,那邊的防御出現險情,預備隊就會增援那邊。
而且預備還要兼顧東西兩側的防守,別看這兩邊相對來說比較陡峭,但也并非不能完全攀爬,如果蜀軍在正面的進攻受挫之后,并不排除他們會從側面進攻的可能,所以文鴦安排預備隊加強兩側的防守,就是為了防止蜀軍從這兩邊可能發起的突襲。
別看文鴦比較年輕,但領軍多年了,他在戰斗之中還是積累了相當多的經驗,在進攻之中,他是摧城拔寨的高手,但在防御方面,同樣也能做到滴水不漏,固若金湯。
這次的任務對于文鴦來說,是比較困難和危險的,本身孤軍深入就是犯了兵家大忌,而且附近五十里的范圍內還沒有任何的援兵,一旦他們遭遇到數倍于己的的敵軍攻擊,形勢將會變得十分危急。
但為了充當好誘餌的這個角色,文鴦義無反顧地接受了命令,他對自己的處境是知道的十分清楚的,一旦蜀軍出擊,必定是傾注全力,敵眾我寡之下,文鴦至少得需要堅守陣地半天以上的時間。
而戰場之上往往是瞬息萬變的,文鴦僅靠著這三千人馬,能不能堅持到援軍的到來,還是一個未知之數。
但不管怎么說,骨子里一腔熱血的文鴦是毅然決然地接受了這個任務,而且文鴦知道,除了他,沒有別人敢接手這么一個急難險重的任務,鄧艾也知道這一點,所以他才沒有考慮別的人選,只有文鴦才令他信得過。
當年文鴦只有十六七歲的時候,就曾經單槍匹馬闖入到了司馬軍的大營之中,殺了一個七進七出,一身虎膽天下無人敢不敬仰。
如今在軍中磨礪多年,銳氣依然無人可擋,所以這次的任務是非他莫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