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章節防盜,明早更正………………………………………………
提供庇護了,現在他們面對的敵人,已經不再是亡命逃竄的司馬伷殘部,而是整個吳國的軍隊了,
而且西陵要塞是吳國西線上最強的一座要塞,經營多年,兵精糧足,右軍團調走了兩個騎兵營之后,只剩下了五萬左右的步軍,而要和吳國全面開戰,顯然這五萬人力量顯得有些單薄了。
不過杜預最擔心的還是此刻如果自己悍然地和吳國開戰的話,是不是會影響到曹亮的戰略大局,畢竟曹亮此刻的戰略重心在關隴一帶,魏國的軍隊還沒有做好伐吳的準備,貿然行事的話,會對戰略大局造成很大的影響。
于是杜預暫時地移師臨沮,按兵不動,派六百里加急的驛馬,將情況上奏給洛陽,一切交由曹亮來定奪。
從臨沮到洛陽,就不必再走上庸那邊的山路了,直接可以直抵襄陽,從大道直赴洛陽,大約只需要三天的時間,就可以抵達洛陽了。
奏疏傳到朝廷之時,曹亮正在早朝,與群臣議事呢,便當即命人拆而閱之,曹亮微微一笑,道:“元凱也太心急了,司馬伷這一支余孽,逃就逃了罷,又何須千里追襲?此時尚不是與吳國開戰的有利時機,傳諭杜預,要他退兵襄陽,駐守荊州,等候時機,再行伐吳。”
杜預這是不甘心司馬伷從自己的眼皮子底下逃掉,所以一口氣狂追上了近千里的路程,只可惜最后還是功虧一簣,被司馬伷給逃到了吳國。
伐吳是遲早的事,但卻不是現在,曹亮此刻的戰略重心,都放在了關隴之地上,今天早朝所議的內容,便是隴西的戰事,鄧艾和羊祜的兩大軍團再加上石苞的兩個騎兵營,已經是揮師西進了,隴西的大戰一觸即發,曹亮也確實是無暇兼顧伐吳的事,所以他才會下令杜預撤軍襄陽,去駐守荊州,一來是防范吳國的趁虛而入,二來是為伐吳做準備事宜。
就算是結束了隴西戰事,想要和吳國全面的開戰,尚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才行,杜預這個時候所扮演的角色,不應該是急功近利,而是沉下心來,認真地去籌備,為伐吳做好準備才行。
伐吳可是一件大事,吳國自恃有長江之險,有水軍之利,割據江東以,無人能奈何得了他們,以前魏國數度伐吳,也僅僅只是攻掠一下江北之地,根本就無法撼動吳國的長江防線,現在輪到了曹亮出手,曹亮自然不會淺嘗輒止,要動手就要直接將吳國給覆滅掉,不給他們任何的喘息機會。
但如此大的軍事行動,至少需要曹亮集中全力才可能辦到,所以現在最好的辦法就是按兵不動,等解決了西線的事再考慮東線,飯要一口一口來吃,事要一件一件來辦,最忌諱的就是急功近利,盲目出兵,結果必然是東西無法兼顧。
曹亮已經得到了司馬倫投降蜀國的消息了,本身蜀國就是魏國的一個勁敵,司馬倫攜眾十萬投降蜀國之后,讓蜀國的軍力數倍的增長,拿下隴西的難度成倍地增加了。
不過現在魏軍在關中一帶集結的兵力已經達到了十八萬人,尤其是六大騎兵營齊聚,如此強悍的戰斗力,讓曹亮對隴西這一戰也是充滿著信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