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越國的象兵估計就是孟櫟最后的底牌了,如果這一戰魏軍能完勝孟櫟的話,南中之事也可以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了。
羊祜不相信孟櫟戰敗之后,還有底氣再次與魏軍進行叫板,按照夷人治夷的政策,最終羊祜還是會將南中夷人的地盤交給孟家來控制的,所以那怕孟櫟就是打了敗仗,依然不失南中之主的地位,所以孟櫟根本就沒有必要逃遁到深山老林之中,頑抗到底。
所以羊祜采用擒縱的方式來對付孟櫟,其實就是在磨礪他的野性,不打掉他的銳氣之前,孟櫟是不可能輕易投降魏國。
當年的孟獲也是同樣的道理,諸葛亮七擒七縱,最后孟柳實在是無計可施了,才被迫投降了諸葛亮,羊祜這次純粹用的就是諸葛亮的招數,攻城掠地為下,收服人心為上,只有這樣,才能在南中維持一個長治久安的局面。
魏軍抵達下關之后,羊祜下令在下關扎營安寨,由于已經是臨近敵人的陣地,這次的營寨防御規格,自然是最頂級的,魏軍不僅砍伐了大量的樹木來修建營柵,而且在營寨的周圍,挖出了寬深皆有數丈的壕溝來,那怕是蠻軍的大象,都是無法跳過這壕溝的。
同時羊祜下令魏軍是加強戒備,將戰備等級也提高到最高級,嚴防死守,謹防蠻軍的偷襲。
這次魏軍前來葉榆參與決戰的軍隊,依然還是每營三部九千人的規模,其他的軍隊還是繼續地歸文欽指揮,負責后勤事務,保證糧草物資的充足供應。
打仗時候的糧草軍械消耗,往往最為重要的,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羊祜親自制定的后勤補給方案,一直在有效地運轉著,這次羊祜轉戰洱海,更需要一個強而有力的后勤保障體系,所以文欽的后勤兵團基本上保持不動,依然是原班人馬。
而羊祜此次抵達下關的,依舊是五萬兵馬,每營九千人,五個營后計四萬五千人,再加上都督部的直屬部隊,依然還是滿編的五萬人。
以五萬人對抗南中蠻軍加上盤越象兵的六萬人,兵力上略顯劣勢,但對于魏軍來說,人馬的多少并不能決定戰斗的結果,魏軍野戰軍團,歷來走得就是精兵路線,這是曹亮一直以來奉行的原則,兵不在多而在精,這樣才能讓軍隊始終用最低的物資消耗來維持一個較高的戰斗力水平。
別看歷史上動輒百萬大軍出征,氣勢浩大,但由于大軍之中許多人都是湊數的,良莠不齊,根本無法保證軍隊戰斗力。
而百萬大軍所需要的糧草物資,往往是一個龐大到難以想像的數目,但凡稍微拉胯一點的后勤補給,就會造成一個災難性的后果,沒有了糧草的保障,就算是百萬大軍也依然會一潰千里,瓦解冰消。
而曹亮一直以來所奉行的精兵路線,就是用最少的物資消耗來換取最大的軍事利益,魏軍的野戰軍團,一直維持著二十四萬人的編制,多少年都沒有再增加過,這和以前魏國尋常就擁有的五六十萬軍隊相比,縮減了不止一半。
喜歡最后的三國2:興魏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最后的三國2:興魏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