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則,招搖城位于招搖郡中心,統攝四方,是天然的中樞要害之地。唯有將秦王府搬到招搖城,才能對招搖郡實施最有效的治理。
也唯有此,才名正言順。
三則,招搖城內匯聚著招搖郡最多、最大、最具底蘊的世家、商會等各方勢力,需要乾元親自坐鎮在此。
否則,必出亂子。
基于此,不管乾元對青丘城有多深的感情,將秦王府遷到招搖城都是必然選擇,一同搬遷的還有秦王府之下的六曹衙門。
而一旦六曹衙門動遷,勢必又將涉及成百上千名官吏,以及官吏背后更加龐大的官吏家屬隊伍。
可想而知,這將是一項多么浩大而繁瑣的工程。
乾元根本沒準備親自處理此事,將秦王府以及六曹衙門的搬遷事宜,統統丟給吏曹跟工曹。
忠叔更是被乾元任命為動遷使,全權負責此事。
搬遷只是一方面,乾元還讓吏曹研究,在一統全郡之后,是否有必要對六曹衙門進行一次升格。
對現有的簡易型知府衙門,又是否要做進一步的完善?
在調整機構的同時,對官吏的篩選、甄別、梳理,以及對堂庭府、杻陽府新占兩府的官吏任命,都要一一提上議程。
這又是一件大事。
除此之外,就是軍隊整編。
此番大戰波及整個招搖郡,雙方投入的兵力接近六萬,戰后對軍隊進行一次新的整編,就顯得非常有必要。
首先要做的,就是對戰俘進行一一甄別。
乾元可不想再重蹈覆轍,讓箕尾城衛旅內亂之事重演,單云飛之死,讓乾元恨不得把那些內奸大卸八塊。
簡直可惡至極。
這一次,乾元可是給陸炳下了死命令,務必把太虛宗潛伏在招搖郡的棋子,不管是軍中,還是民間的,都要一網打盡。
不留后患。
除了甄別戰俘,更具挑戰的是,對封地軍隊的規模以及組成,要做一個全新的論證。
以招搖郡的財政能力,不可能把所有戰俘收編。
三萬招搖軍,十二個旅,除了戰死的以及少數逃走的,粗略統計,各地羈押的戰俘總和接近兩萬三千余人。
乾元就算再窮兵黷武,也不會如此瘋狂地擴軍。
在保住招搖郡戰略安全的前提下,在不超出招搖郡財政能力承受極限的前提下,維持一支多大規模的軍隊,就很有考究了。
乾元自然是有一些想法的。
但關于軍隊整編的整體事宜,乾元還是交給郭嘉這位兵曹郎中去操持,等摸排完成之后,再行商議。
這又是急不來的。
因此,在將事情分派下去之后,乾元就當起了甩手掌柜,窩在郡守府不出門,任憑手下忙碌。
倒不是說乾元在偷懶,他是在煉制本命法器——殺生劍。
擊殺太虛子之后,太虛子手上戴的掌門指環,同時也是一枚儲物戒指,自然就落到了乾元手中。
說起來,也是太虛子太自大了。
交戰之前太虛子根本沒想過會被殺死,自然也就沒有把掌門指環交給趙無崖。
結果白白便宜了乾元。
儲物戒指里裝著一堆的上品、中品靈石,髓元換血丹之類的珍貴丹藥,太虛宗鎮派功法《太上紫霄洞玄真經》,以及一些珍貴的靈草、煉器材料。
策略估算,總價值在一百萬靈石以上。
這還不包括《太上紫霄洞玄真經》這樣的無價之寶。
當初大乾王朝攻滅太虛宗時,并沒得到這一部太虛宗鎮派功法,因而皇室藏書中也是沒有的。
乾元手中的算是獨一份。
因為宗門的特殊規矩,怕是趙無崖、薛邵蘊等太虛宗門人手中,都沒有完整版的《太上紫霄洞玄真經》。
最多是前面幾層。
乾元算是撿到寶了,王府藏書樓總算有了拿得出手的功法典籍。
這其中最讓乾元驚喜的,還是一塊拳頭大小的庚金,這可是乾元一直求之不得之物,是他煉制殺生劍缺的最后一樣材料。
有了這個意外收獲,郡守衙門又有專門的高級煉器室,乾元干脆就閉了一次小關,專心煉制本命法器。
也好擋住那些求情者的悠悠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