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龍很清楚,他能在新朝屹立不倒,甚至地位比之前更高,不是因為別的什么,而是依仗他手中的城衛軍。
這才是他安身立命之根本。
因此,在投效新帝之后,公孫龍對城衛軍的掌控不僅沒有減弱,反而加強了,讓新帝根本插不進手來。
新朝剛立,新帝正是要依仗城衛軍的時候,自然不好對公孫龍發作,君臣之間委實已經在暗中博弈、較量過。
在這種情況下,公孫龍又豈會在看不到勝利希望的前提下,把城衛軍卷入一場注定要死傷慘重的大戰中去?
在第四軍團北上的第一時間,城衛軍就停下了進擊的步伐,給朝廷的說法是,大軍勞頓,需要臨時休整。
把在神都的新帝氣得七竅生煙,偏又奈何不得。
第三軍團的情況雖然不同,但戰天對此戰的看法倒是跟公孫龍出奇的一致,同樣不愿把生力軍卷入到一場殘酷的內戰中去。
在這種情況下,新帝還能有什么作為?
就算他有千般不愿意,也只能打落牙齒和血吞,鐵青著臉,下令城衛軍跟第三軍團撤離,虎頭蛇尾地結束這一次大戰。
此戰過后,新帝在朝廷的威信受損已是不可避免了。
唯一安慰的,估計就是西南兵團趁勢占領了南禺郡,沒有讓楚王勢力進一步做大。
如果,這也算安慰的話。
…………
到了九月底,南境各處硝煙基本消散。
參與其中的各路大軍,投降的投降,撤退的撤退,整編的整編,休整的休整,都在默默舔舐傷口。
戰爭的結果,出乎所有人的預料。
這一場南境之戰,將帝國七股勢力中的五股卷入其中,不可謂不浩大。
先說魏王。
這一回完全是在打醬油,除了擺擺架勢就沒做任何實質性的表示,當然也沒有任何損失就是,還換來乾元的軍火貿易承諾。
算是小贏一把。
再說昆侖派。
雖然丟了昆吾郡,但總算為宗門保留了火種,在東大陸重新立足,可以光明正大地在楚王勢力范圍內活動。
相比太虛宗,這結局已經算是好的了。
據小道消息,這次昆侖派在跟楚王談判時,根本就沒提太虛宗的安置問題,不知道是忘了,還是根本不希望楚王勢力范圍之內有第二個宗門,提前剪除了宗門競爭的隱患。
總之,這讓太虛宗很受傷。
最后還是楚王可憐,讓太虛宗一干殘余門人在昆吾郡鹿蹄府境內的鹿蹄山修行,總算是有了一個落腳之地。
但是以鹿蹄山的條件,跟昆吾石自然是沒法比的。
再就是楚王了。
在賈詡再三謀劃之下,楚王雖然丟了南禺郡,但換來可以直接威脅中州兼且富庶非凡的昆吾郡;雖然折損了第三師團,卻兼并了數倍于此的昆吾軍。
從紙面上看,楚王的實力是不減反增。
而且這次成功在朝廷嘴里虎口奪食,雖然做的并不如何磊落,但至少其赫赫兇名算是在帝國傳開了。
據悉,楚王已經準備將楚王府遷至昆吾城,毫不掩飾其對神都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