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是在七月十七日凌晨爆發的。
許褚率領的親衛旅,聯合西南兵團第七師團,以及警備師團第四、第五旅,接近兩萬大軍,對天虞府發起攻擊。
薛仁貴則親率西南兵團第一師團,從灌湘府切入,攻打令丘府。
兩路大軍為了貫徹乾元的最高指示,根本不玩什么虛的,一上來就硬剛,以風卷殘云之勢,強勢收復失地。
當天下午,大軍就打到府城之下。
消息傳出,楚王大驚失色,這一下,他是真的被架在半空,進退兩難了。
守吧,未必守的住。
撤吧,又太丟人了。
楚王這般磨磨蹭蹭,貪心不足,欲拒還迎的做作姿態,可比當初魏王干脆利落地撤軍難看多了。
還沒等楚王拿出個章程來,前線大戰已是接近尾聲。
翌日,
兩路大軍同時發起攻城戰。
是役,許褚跟于禁的聯軍在天虞府,近乎以碾壓之勢,一舉攻破天虞城,擊潰駐扎在城內的楚王軍第一師團,殺敵三千,俘虜兩千。
師團長熊道元差點被許褚干掉,負傷而逃。
薛仁貴率部擊潰楚王軍第七、第八師團,殺敵雖然只有兩千,卻足足俘虜近五千人,可見楚王新軍之脆弱。
同時也可窺見薛仁貴之老辣。
經此一戰,楚王軍第一、第七以及第八師團均遭受重創,尤其是趙先讓率領的第七師團,幾乎全軍覆沒。
至此,楚王軍已經無法跟魏王軍比肩。
…………
前線大捷,乾元雖然高興,但也沒太意外,只說了一句:“還成,兔崽子們沒讓我失望。”只能說,楚王太高估他麾下的軍隊了。
對于此戰,帝國百姓同樣沒有太多想法,大家都以為,這不過是大圍剿之戰的后續,屬于正常操作。
沒什么好奇怪的。
但是對那些正在私底下謀求以“合規”方式,光明正大地搶占南禺郡兩府之地,想讓乾元吃一個悶虧的人而言,可就非常郁悶了。
只能打落牙齒和血吞。
這一戰,也間接促使三方以最快速度達成最終的協定。
尤其是楚王乾恪,擔心乾元繼續報復,掀起一場更大規模的內戰,急著要跟朝廷定下名分,好絕了乾元之念。
…………
七月二十日,晴。
這一天,魏王乾泰以及楚王乾恪同時上奏朝廷,正式向新帝乾慎稱臣,公開承認新帝即位的合法性。
標志著持續十余年的奪嫡之爭,正式畫下一個句號。
次日,
新帝乾慎發出兩道旨意,不僅承認乾泰跟乾恪兩位皇子的封王稱號,還允許兩位封王就地就藩。
即魏王乾泰就藩龍首郡、太華郡以及西皇郡三郡之地,但是僅止于乾泰這一代,下一代的封地就將縮減為太華郡一郡之地。
楚王乾恪就藩昆吾郡跟會稽郡,同樣,下一代只就藩會稽郡。
于此同時,魏王麾下的第一軍團正式更名為楚王軍,仍舊歸魏王轄制。楚王麾下的第四軍團,正式更名為楚王軍。
兩支軍隊都是藩王之軍,不再列入帝**隊編制。
相應的,現駐守在少陽郡的帝國第二軍團,更名為北境軍團;駐扎在姑射、東海兩郡的帝國第三軍團,更名為東鏡軍團。
帝國四大軍團建制,就此成為歷史。
縱觀這次交易,新帝乾慎得了面子,徹底坐穩了皇位寶座,不必再半夜驚醒,擔心有亂軍沖進神都。
魏王跟楚王得了底子,總算是有了正式的安身立命之所在,也不用再頂著“亂王”的罵名,算是得其所哉。
綜合而言,算是一個雙贏。
…………
七月二十二日,朝廷拋下又一枚重磅炸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