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魏投降,齊國被打殘,楚國被迫遷都,這時候,趙國在做什么呢
評論區
“來了來了,輪到趙國了。”
“趙國和秦國是同一個老祖宗,只是生活環境不同,造就了不同的政治風氣。”
秦昭襄王繼位時,趙國的國君是趙武靈王,秦昭襄王能夠從燕國順利回到秦國,繼承王位,也是趙武靈王一力促成。為了改變趙國兩面受敵的情況,他想要與秦國交好,扶持一位親趙國的國君,可是他不會想到那個靠他的力量回到秦國的質子嬴稷,能成長到何種地步。
“趙武靈王親手養成一個大魔王。”
“然后大魔王打敗了趙國,滅了趙國四十萬大軍。”
趙武靈王
寡人好悔啊
趙武靈王剛即位時,常受到周邊諸侯國和游牧民族威脅,于是奮發圖強,倡導胡服騎射,訓練騎兵,滅亡中山國。他在位期間,巡行北疆,收服林胡、樓煩二族,開辟云中、雁門、代郡三郡,筑“趙長城”于陰山下,拓地千里,使趙國國勢為之一振,成為與齊、秦并列的強國。
公元前299年,趙武靈王將王位禪讓給次子趙何,由其處理國政,他則自稱主父,專注于對外軍事。以實現“身胡服將士大夫西北略胡地,而欲從云中、九原直南襲秦”的志向。
可是,這件事卻引發了趙國的內亂,趙武靈王將王位傳給次子,引起了長子趙章的不滿。趙武靈王也覺得對不起自己的大兒子,就想將趙國一分為二,讓兩個兒子都稱王。
在沙丘行宮,趙章謀反被趙惠文王誅殺,他又將趙武靈王囚禁在宮中三月之久,餓死了自己的老父親,儼然一位殺伐果決的國君。
趙武靈王遭到會心一擊,原來所謂的沙丘之變是這樣的,被兒子活活餓死。
尚未登上王位的趙何撲通一聲跪倒在地,趙章內心幸災樂禍,表面卻也恭恭敬敬的俯身請罪。
趙武靈王看向兒子的眼神都不對了,他是造了什么孽,為什么大兒子謀反,小兒子弒父,這偌大的國家能托付給誰
秦始皇對扶蘇道“趙國動亂之源便是繼承人問題。”
呂雉橫了劉邦一眼,劉邦心有戚戚,他也在不類己的長子和寵愛的幼子之間搖擺不定。
幸好他還有些顧慮,沒有直接廢長立幼,不然自己辛辛苦苦建立的大漢就要在奪嫡之中分崩離析了。
李淵則是將自己心中的天平傾斜了一些,自古以來都是嫡長子繼承制,雖然二子功蓋天下,但廢長立幼是動亂之源,朕不能蹈趙武靈王的覆轍。
只有朱元璋可以肆意嘲笑他們,太子是一國之本,身為父親,當然要為其保駕護航,安安穩穩的扶上皇位,繼承咱的天下
還是得問問天幕,太子的子嗣出了什么問題,為何皇位會輪到老四一脈。
秦昭襄王想進攻趙國,又摸不準趙惠文王的脾性和能力,于是,他想了個辦法試探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