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81年,秦昭襄王二十六年,楚頃襄王與諸國合縱欲攻打秦國,借機圖謀東周。秦國得到消息,決定先下手為強。次年,秦國大將司馬錯率領軍隊從隴西郡出兵,攻取了楚國的黔中郡,楚襄王被迫割讓上庸和漢江以北的土地給秦國。
“楚國偷雞不成蝕把米。”
公元前279年,昭襄王二十八年,秦國名將白起率軍伐楚,秦軍孤軍深入楚國腹地,目標直指楚國統治中心。白起沿漢江東進,沿途劫掠糧草,過河后,拆除橋梁,燒毀船只,置之死地而求生。
評論區
“破釜沉舟”
“原來項羽不是第一個這樣做的人。”
“白起破釜沉舟滅楚,項羽破釜沉舟滅秦,歷史就是一個輪回啊。”
項羽
為了不忘國破家亡之恨,叔父將秦楚大戰的經過當做項家男兒的啟蒙故事,項羽自然對其嫻熟于心。
而楚國將士在本土作戰,心念家鄉妻兒,有后顧之憂,缺乏斗志,被秦軍打的節節敗退。秦軍一直打到楚國的別都鄢,鄢城距離楚國都城郢很近,是拱衛郢都的軍事重鎮,楚人早已集結重兵在鄢城,企圖阻止秦軍南下進攻郢都。
秦軍在鄢城遭到進入楚境以來最頑強的抵抗,屢攻不克,而秦國軍隊孤軍深入,不宜持久,于是白起決定利用夷水,在鄢城西邊筑堤蓄水,并修長渠直達鄢城,然后開渠灌城。鄢城的東北角經河水浸泡潰破,城中百姓被淹死數十萬。
評論區
“關羽水淹七軍。”
“王賁水淹大梁。”
“這條長渠直到現在還在呢,就在宜城附近,灌溉千畝農田,打造了一個魚米之鄉。”
胡曾“武安南伐勒秦兵,疏鑿功將夏禹并。誰謂長渠千載后,水流猶入故宜城。”
次年,白起再次攻入楚國,勢如破竹,攻陷楚國國都郢,焚毀楚國的宗廟和夷陵。此戰,秦國獲得了楚國大量國土;楚國被迫遷都,國力受到極大削弱;白起因戰功被封武安君,史稱鄢郢之戰。
此戰后,在極度苦悶絕望的情況下,屈原投汨羅江自盡。他是偉大的愛國詩人,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他用自己的生命踐行了他的政治諾言,與母國共存亡。
屈原楚國亡了
雖然楚國此后又茍延殘喘了幾十年,但在屈原心中,楚國都城宗廟被敵人占據,楚國已經亡了。
如今的他尚在齊國出使,天幕的信息只能先記錄下來,一切都還有機會,等回到楚國便去死諫大王。
楚國君臣默然無語,他們內心軟弱,只想自保,但若是宗廟社稷被毀,自家還有存活下去的希望嗎
宋玉“夫君子之心也,修乎已不病乎人,晦其用不曜於眾,時來則應,物來則濟。應時而不謀己,濟物而不務功,是以惠無所歸,怨無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