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正式滅亡
先秦諸位秦王沉默了,他們看到了大秦十年統一天下的壯舉,看到了一個雄才大略,前無古人的秦始皇,也看到了秦國崛起中隱藏的危機。
他們希望自己能制定一個更加完善的秦律,更加適用的制度,為將來的統一奠定基礎,為政兒分擔一些重擔。
始皇心緒復雜,這一路看下來,大秦滅亡最大的原因就是胡亥趙高的倒行逆施,但他總覺得這不是全部,應該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天幕沒有說到。
只要觸及核心的東西,必然會引起巨大的動蕩,秦朝剛剛統一的天下,可能會再起波瀾。但明知有錯,卻不去修正,不也是將隱患留到了下一代嗎他很矛盾,不知該不該期待天幕接下來的講解。
此后,便是驚心動魄的楚漢爭霸,劉邦項羽逐鹿天下,這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秦朝的崛起與衰亡都是那樣的波瀾壯闊,雖然他僅僅存在了十五年,但卻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后人看歷史,無不遺憾于始皇基業驟然崩殂,后繼無人。無數人幻想若是長公子扶蘇順利繼承皇位,有長城兵團三十萬軍隊和蒙恬、蒙毅的支持,能不能力挽狂瀾,秦朝還會不會二世而亡
始皇也在想這個問題,長子扶蘇已經是所有兒子中最有主見的一個了,若是現在開始培養他,隔絕儒家的影響,能不能將其性子掰正過來
扶蘇則是在想,我對父親還是了解太少了,未來的自己怎么會認為父親會殺兒子呢。若是我能登上帝位,定要繼承父親的遺志,統一六國人心,建立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大一統帝國
王夫之在讀通鑒論中寫道“商始興而太甲放,周始興而成王危,秦并天下而扶蘇自殺,漢有天下而惠帝弗嗣,唐則建成死于刃,宋則德昭不令其終,明乎建文之變而憯尤烈。”似乎每一個大一統王朝的開國皇帝都會遇到繼承人的問題。
劉邦“惠帝弗嗣是何意這惠帝應該就是自己那個懦弱的長子吧,他沒有子嗣那劉盈之后是何人能繼承皇位,難道大漢也有二世而亡之危可是,天幕曾提到的漢武帝又是誰的后代”
劉邦碎碎念著自己疑惑的問題,卻沒有人回答他。呂雉正煩惱劉盈的軟弱,她覺得這個兒子怕是不能要了。大臣要避嫌,也不可能跟他談論繼任之君的事。
劉邦只能獨自煩惱了。
唐武德九年,李建成倒吸一口涼氣“本宮死于兵刃之下”是誰是山東的亂黨,還是自己的兄弟他將懷疑的目光轉向對面的秦王李世民,雙目微瞇,盯著他的一舉一動。
李淵也將懷疑的目光投向李世民,李世民面色不變,冷靜的看著天幕,他早已做好了準備,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就看誰的手段更加高明了。
武德朝的文武百官卻無法淡定了,他們有的已經站隊,有的還在左右搖擺,但總有一天,他們必須面臨一個選擇,天幕不過是將這個時間提前罷了。
趙匡胤眉頭皺的更深了,他發現自從天幕出現,他就沒有聽到讓他高興的事。趙德昭是他最年長的兒子,自己百年后,多半是他繼承皇位,怎么會下場不好呢
朱元璋拉著兒子的手道“標兒,這建文可是你的年號”
朱標天幕稱其為“建文之變”定是發生了很大的變故,或許是皇位易主,或許是外敵入侵。
朱標常年跟著父親處理朝政,自信還是有能力掌握朝局的,怎么也想不通事情如何會發展到這樣的地步。他有些懷疑“這應該不是兒臣的年號吧”
可是與其類比的都是開國之君的兒子,除了他還有誰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