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下的觀眾聽得津津有味,這些大人物的“趣事”他們最喜歡聽了。
韓信身邊的少年們揶揄道“天幕說的韓信不會就是你吧。”
少年韓信心里咯噔了一下,他聽出了天幕的取笑之意,自然不想讓人知道,便轉移了話題,“天幕說這個韓信與蕭何、張良并列漢初三杰,你們說他有什么成就,才能得到如此高的評價”
少年們果然被轉移了焦點,一個個爭先恐后的猜測起來。
“他應該是個大將軍吧。”
“這還用你說,天幕都說了他是兵仙,就跟人屠白起還有項老將軍一樣,打仗特別厲害。”
“他便是再厲害能比得過項羽”
“項羽可是打敗了四十萬秦軍,有萬夫不當之勇”
蕭何嘴角微勾,他深諳人心,通過這些小事就能看出韓信是一個是什么樣的人,這樣不通世俗,不顧人情的人,怎么可能跟劉季這個老油子混到一起呢。
他們必得有一方低頭
漢高祖劉邦想到被變相軟禁的淮陰侯韓信,他都有些不好意思了,“丞相,你說這韓信不會真的這么不通人情世故吧。”這是情商滿級的大佬,對情商小白的憐憫。
蕭丞相也想起了往事,劉邦不遺余力的限制韓信的力量,而韓信卻像一無所知一般,他做齊王時沒有反叛,如今被奪了兵權,難道還能叛亂嗎。
當然,這些話只能自己心里想想,劉邦不會去賭這樣一個可能性,更不會給自己的子孫留下隱患。
畢竟劉邦已經年近六十,而韓信卻正值壯年。
被天幕一次次拿來對比的白起仍然在前往趙國邯鄲的路上,他聽著天幕講的后輩事跡,枯燥的行軍都變得有趣了起來。
秦末農民起義爆發后,韓信投靠項梁,項梁死后,又跟著項羽,但項羽自恃武力超群,并不看重計謀,韓信多次獻計獻策,項羽卻從未采納,韓信在項羽帳下只做了一個郎中。郎中在秦漢時只是侍衛、陪從這樣的微末小官,而項羽的侍衛,就是個門面而已,畢竟,這天下有誰能打得過項羽
評論區
“項羽剛愎自用,迷信武力,誰的計策都不聽,就連被他尊稱為亞父的范增也被他氣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