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總是聽信不該信的話,鴻門宴上被項伯三言兩語勸說,就放了劉邦。滎陽之圍中又中了張平的離間計,與范增離心。搞得自己眾叛親離,人才都被對家籠絡了。”
項羽“”
項梁趁機勸說道“你也看到了,天幕說的很中肯,你若是不學習兵法謀略,諸子百家,如何判斷誰的話是對的,誰的話是錯的。便是我們自家人也有可能中了敵人奸計,反過來做些不好的事。”
項羽點點頭,對叔父的話很是認可,對書本上的東西也沒那么抵觸了。
身處居鄛的范增也在看著天幕,他已年近六十,依舊一事無成。他的滿腔壯志只為反秦,原以為自己等不到那一天了,沒想到自己居然有幸以七十高齡參與其中。只是,他眼光不好,選錯了主君。
這一次,怕是沒有這個機會了
韓信見在項羽帳下沒有出頭的機會,便趁著劉邦入蜀之時,投靠劉邦。但他年紀尚輕,無人舉薦,也沒有戰績,并不起眼,劉邦隨手給他安排了一個看庫房的小官。后來,韓信犯了法,按律當斬,同案的人都被斬了,輪到韓信的時候,他對監斬的夏侯嬰道“漢王不打算打天下了嗎,為什么要斬殺壯士”夏侯嬰見他談吐不凡,相貌威武,就放過了他,兩人相談甚歡。夏侯嬰發現這是個人才,管理庫房是屈才了。于是,夏侯嬰便向劉邦舉薦,劉邦就給韓信提了幾級,升為治粟都尉,一個管理糧草的官吏。官職雖然有所提升,但韓信依舊沒有得到他想要的重視。
劉邦被困在蜀地,似乎失去了征戰天下的機會,很多漢軍都悄悄逃走另謀出路。韓信因不得重用也想逃走,很欣賞他的蕭何得知此事立刻騎馬去追,后面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蕭何月下追韓信,劉邦大建拜將臺。
韓信一躍成為了大將軍,直接壓在所有將領頭上。他沒有任何實際的戰功,自然有很多人看不上他。韓信卻完全不在意,或者說,他在這方面根本不開竅。
韓信被拜為大將軍后,劉邦就問他“蕭丞相多次推薦你,你有什么計策能解我的困局呢”是真才實學還是紙上談兵,老板總要探探你的底。
韓信倒是直接,他說“漢王你捫心自問,論兵力的強悍,你與項王孰高孰下”劉邦沉默很久,最后還是承認自己不如項羽。項羽是天下諸侯公認的西楚霸王,一聲令下,諸侯莫敢不從,放在五百年前,就是周天子一樣的人物。自己卻被困在荒僻狹小的漢中,不得伸展,如何能比。
韓信對劉邦的話十分贊同,他可不是會委婉的人,直接對著劉邦道,“我也認為您不如項王。”
扶蘇有些不認直視,沒想到還有如此“正直”的人。他自認為自己還是比較委婉的,最起碼,他不會直接對父皇說,你做的不對。
始皇不知自家好大兒在想什么,他想的是,若是此人當真有才,一些言語上的冒失朕還是能容的。
而且,這樣一個不知變通的人,用起來更放心了呢。
漢高祖劉邦也想到了當日的情形,當時的自己只是一個弱小的諸侯王,能聽進去韓信冒犯的言語。如今,已經成為大漢皇帝的劉邦卻容不得任何不敬。
天子之威,不容冒犯,韓信若是不低頭,便只有死路一條。
淮陰侯韓信自從聽到天幕提起自己便抱著一壇酒獨飲,一會功夫,一壇酒已經見底,可惜他遲遲沒有醉倒,只能被動地接受著天幕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