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也不是信口開河之人,他貶低劉邦是為了引出后面的重點“我曾侍奉在項王身邊,了解他的為人,他有萬夫不當之勇,卻不想放權給手下的將領,這只是匹夫之勇。項羽待人恭敬慈愛,言語溫和,見到生病的人還會同情落淚,把自己的食物分給他們,但他卻吝嗇于分封部下,他把官印的棱角都磨光了也舍不得給人家,有功不能賞,這是婦人之仁。項羽雖然獨霸天下,諸侯稱臣,但卻沒有留在關中這個天下政治經濟的中心,而是定都彭城,還違背了和楚王的約定,只給自己偏愛的人封王,諸侯敢怒而不敢言。他所過之處燒殺搶掠,天下百姓都怨恨他。項羽名為天下霸主,實則已經民心盡失,早晚會衰弱的。”
評論區
“屠龍少年終成惡龍”
“項羽很同情弱勢群體,但見不得有人比自己強。”
“韓信分析的很對,他能看透項羽,卻看不透自己。”
始皇對“諸侯敢怒而不敢言”這句話有些似曾相識,這不是杜牧的阿房宮賦中形容自己的的嗎。
他看出來項羽走的還是戰國諸侯的老路,將天下分封給各諸侯,間接掌管天下。明明自己已經開創了一個大一統的制度,項羽卻閉目塞聽,難道做一個獨掌天下的皇帝還不上有名無實的周天子
郭嘉昔項籍七十余戰,未嘗敗北,一朝失勢而身死國亡者,恃勇無謀故也。
漢末三國,謀臣武將如過江之鯽,郭嘉又是其中的佼佼者,對于自身的謀略很是自傲。
打擊了劉邦,貶低了項羽,接下來就要找到自身長處,樹立自信了,“漢王與項羽不同,只要您知人善任,何愁敵人不滅。分封有功之人,何愁無人追隨。再說,三秦之地的三個諸侯王都是秦朝降將,他們帶著秦國子弟出戰,卻只有自己孤身歸來,用所有秦軍的性命換了一個諸侯王之位,秦人對他們恨之入骨。您入關的時候與秦人約法三章,廢除苛刻的律法,百姓無不擁護”
指出了敵人的弱點,還要能發現自家的優點,以己之長擊彼之短,則攻守之勢異也。
這就是韓信的漢中對,后來的歷史發展證明了他判斷之精準,眼光之獨到。
始皇贊嘆道“此人乃謀國之才”
蒙恬王賁有些汗顏,“他不是個將軍嗎,怎么能提出如此面面俱到的對策。”
韓信以一己之力拉高了武將的文化水平,怪不得人家能成為兵仙軍神呢。
劉邦入漢中之時,為了示敵以弱,燒毀了出關的棧道,以示不再回關中,項羽果然被迷惑。此時,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欺騙了章邯等人的目光,直到劉邦攻下陳倉,在關中站住腳跟,章邯等人才反應過來,他們立刻派兵圍堵,但為時已晚,漢軍很快便平定三秦,入主咸陽
此時的劉邦擁有五十多萬兵馬,東出討伐項羽,趁著項羽與齊國大戰之際,一度攻入西楚都城彭城。可惜,項羽太強了,僅僅帶著三萬兵馬回師,便將漢軍打的抱頭鼠竄,劉邦僅率數十騎逃脫,妻兒家小都被項羽俘虜。
劉邦收攏散兵,在滎陽與項羽對峙,為打開局面,他派韓信北上開辟第二戰場,韓信終于迎來了自己的成“仙”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