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區
“所謂藏富于民,富得流油,是特指諸侯王和地方豪強吧。”
“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
“貨幣是朝廷的信用,鑄幣權是國家的權力,文帝將鑄幣權下方到地方,就是將自己的權利下放,朝廷便得不到貨幣帶來的利潤。但這份福利也不可能真正惠及基層百姓,還是被諸侯王和豪強攫取了。”
劉恒也在思考這個問題,它開放鑄幣權,自然也會有制衡之策,朝廷鑄造的四株錢就是范本,凡是不達標的都不能流通,但在缺乏監督手段的漢初,這樣的政策真的能有實際效果嗎
若是用朝廷的錢養大了諸侯王的野心,喂飽了地方豪強,會不會引起更可怕的后果呢
若是某個諸侯王的錢幣比大漢朝廷的錢幣更受百姓歡迎,會不會取代朝廷的權威,成為新的隱患呢
也不知后世的朝代是怎么做的,劉恒開始對天幕接下來的講解產生興趣了
鄧通則被嚇得不輕,他一向是個謹慎的人,雖受漢文帝寵愛,但他一慣安分守己,不敢也沒有能力作妖。因此,聽明白天幕的意思后,他第一反應便是請求陛下收回鑄幣權,他寧愿過清貧的日子,也不想為日后埋下隱患。
我們縱觀整個封建歷史,就會發現,文帝劉恒乃是恰逢其時,正好遇到了人心思定的時代,還有呂后早已為大漢打下的政策基礎,他只是一個“守舊之君,無能之輩。”。所有政策都是“蕭規曹隨”,繼承祖宗之法,對于內憂外患一味忍讓,并沒有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天幕一條條解釋下來,漢文帝的功績與過失皆歷歷在目,平行時空的古人也不知該如何反駁了,畢竟天幕列舉的都是當朝賢臣的諫言,難道一個百年后的人還能比當時的人更清楚朝政的利弊嗎
只有那些嘴硬之人還在爭辯,不為漢文帝,而是為了自己。他們自認都是有頭有臉的人,說出口的話就是“真理”,不容他人反駁
那么整個漢朝最有作為的皇帝是誰呢,當然是漢武帝劉徹
他的雄才大略,他的遠見卓識,他的銳意進取,為華夏賦予了開拓進取的靈魂底色,成為一個偉大民族不朽的風骨其晚年頒布的罪己詔敢于承認自己的錯誤,否定自己的國策,將走上歧路的大漢朝廷重新拉回正軌,“有亡秦之過,而無亡秦之失”漢武帝是能與始皇帝比肩的帝王
如果說漢文帝得到歷朝歷代一致好評,漢武帝則毀譽參半,他的功績和過失都很典型,他的強勢統治讓以中庸文化為核心的儒家學子非常不適。
無數文人抱著“以德服人”的理念,將武力征伐當做窮兵黷武,立志用自己的愛感化異族,讓他們學習中原文化,自愿成為漢人。
所以,對于天幕的稱贊,不少人將不服之色表露于面。他們的意見沒有天幕傳播的速度快,那便多得幾個評論機會,在天幕上與人對線
漢武帝的表情很是奇異,得到天幕的認可讓他內心激動,但這份認卻是踩著父祖的名聲建立起來的,這又讓他無法做出高興的神色。出于孝道,他必須譴責天幕,為父祖彰名
聽到后面的罪己詔,他所有激動的情緒一掃而空,像是突然被潑了一盆冷水,整個人都涼涼了。
他還記得天幕之前提過的“巫蠱之禍”,再加上“亡秦之失”,所以他晚年到底做了什么可怕的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