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張騫開辟絲綢之路后,從長安經河西走廊到達西域的商路為大漢帶來源源不斷的財富,西域各國也逐漸被漢王朝影響滲透,成為大漢王朝的屬國。
元狩四年,失去河西走廊的匈奴人只能向西北退卻,但他們依舊依靠掠奪西域小國的人力物力,與大漢對抗,為了釜底抽薪,徹底斬斷匈奴的補血包,武帝派遣張騫再次出使西域。
這次出使,張騫帶著無數金銀珠寶,牛馬財物,一是宣揚大漢國威,擴大大漢的政治影響,將西域小國變成大漢的附庸。第二則是說服與匈奴有矛盾的烏孫,勸其夾擊匈奴。
張騫“陛下,臣愿再出西域,宣揚我大漢國威”這才是我應該做的,上什么戰場啊,哪里有鑿空西域有成就
武帝“河西走廊尚未完全打通,此時前往西域難免再次被匈奴俘虜,不如做好萬全準備,將西域徹底收歸囊中”
四年后,張騫回到長安,此后,西漢與西域各國互派使者,互通貿易。攝于大漢的武力威脅,西域各國紛紛獻上貢品,留下人質。漢朝在樓蘭、輪臺等地設置校尉,屯駐士兵,為后來的西域都護府創造了條件。漢宣帝神爵二年,正式在西域設置都護府,管理西域事務,從此,西域歸屬大漢王朝治下
宣帝劉洵尚不知“神爵”這個年號,也不知“宣帝”這個謚號,不過他早就有心經略西域,聽天幕之言,便對大司馬霍光道“西域都護府可以盡早設立,不必等到宣帝時期。”
霍光思量片刻道“陛下可派人探查西域各國狀況,若有不服者便以大軍壓之,只有將他們徹底打服了他們才會聽話”
元封六年,漢使的腳步到達了安息國,也就是今天的伊朗,中國的絲織品從安息轉運到西亞與大秦羅馬,鏈接大漢王朝與西方羅馬帝國的絲綢之路正式建立
評論區
“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兩大文明終于有了聯系”
“漢朝是全世界最強大的,羅馬已經開始走向混亂。”
“漢初正對應著四次馬其頓戰爭,三次布匿戰爭,羅馬共和國達到全勝,成為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武帝在位時,羅馬正在爆發各種起義內戰西西里奴隸起義,意大利人起義,斯巴達克斯起義然后,羅馬共和國進入了羅馬帝國時期”
武帝目光變得深沉“若是大秦正在內戰,大漢能不能從中得利呢”
主父偃提醒道“陛下,大秦太過遙遠,只能進行貿易,無法直接管轄。”
武帝不想放棄自己的想法,“主父偃,桑弘羊,你們考慮一下如何能在其中牟利。”
春秋戰國時便有人大發戰爭財,武帝怎么能錯過呢
皇帝指明方向,如何實現,便是大臣的責任了
始皇則是在反思“羅馬連年征戰,先是對外,后是內戰,拖垮了他的統治,最終走向沒落。”與大秦何其相似
在這條路上,商隊絡繹不絕,給西域帶去了先進的思想文化,耕織冶煉技術,也為大漢帶來了西域特有的農作物葡萄、核桃、苜蓿、石榴、胡蘿卜漸漸傳入中原,豐富了中原人們的物質生活。
評論區
“張騫大大能不能不要帶回香菜。”香菜也叫胡荽,正是通過絲綢之路傳入大漢的。
“香菜多好吃啊,怎么會有人不喜歡香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