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厭吃香菜,可能與基因有關,這是天生的。”
天幕下的百姓有些不以為然,雖然不知道香菜是什么,但有的吃就不錯了,后世人真是太挑剔了。
武帝之前的帝王和諸侯們的嘴角流下了羨慕的淚水,他們現在吃的還不如后世的普通百姓。就算為了滿足口腹之欲也得派人探索西域,把這些作物都帶回來
宣帝時,西漢正式設置西域都護府,絲綢之路開始興盛,到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絲綢之路進入鼎盛時期。直到安史之亂后,西域逐漸脫離了中原王朝的統治,地方割據勢力林立。路上絲綢之路雖未斷絕,但卻逐漸被海上絲綢之路所取代,慢慢走向沒落
李世民“又是安史之亂,似乎所有的事情都在這里被攔腰斬斷,從輝煌開放,變成了保守閉塞”
李治“最好不要讓朕知道罪魁禍首是誰,不然等著被人道毀滅吧”
張騫從長安出發時,整個世界還是處于相互隔絕的狀態,東西方幾乎沒有任何交流,在張騫到達中亞各國一千多年后,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第一次踏上了中國的土地。一千三百多年后,西班牙探險家哥倫布開往東方的船隊終于揚帆起航
到了今天,我們重啟一帶一路,借用古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命運共同體。建立新的中華文化圈,互利共贏、開放合作的世界新秩序
絲綢之路曾經塑造過去的世界,也正在塑造現在的世界
天幕上出現了一個巨大的世界地圖,幾條線路從中國東部沿海出發,向內陸蔓延,溝通中亞、西亞,一直到達歐洲,將整個世界島聯系成為一個整體。
海上絲綢之路則沿著歐亞大陸的海岸線,從日本海出發,經過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印度洋最終到達地中海,進入大西洋
這恢弘的手筆為古人帶來了新一輪的震撼。
最興奮的莫過于朱棣,他得意的對太子道“看到了嗎,朕想要派三寶下南洋,你還不同意。你聽聽,就連后世都在做一樣的事”
朱高熾笑呵呵道“是,父皇,是兒臣目光短淺,沒有看到其中的好處。”
朱棣鄭重道“便是沒有任何好處,也要做下去,這不僅是在宣揚我大明的威名,更是讓開放包容的漢唐之風在華夏重現,避免閉關鎖國的結局”
漢武帝為了征討匈奴,開拓疆域的舉措,在后世得到了意想不到的結果。這條陸上絲綢之路將古老的東方與西方世界聯系在了一起,此后,漢使都以博望侯的名義出使西方,以取信西方各國。
評論區
“張騫鑿空西域,開創了路上絲綢之路,將華夏與中亞、西亞、歐洲等地聯系了起來”
“世界史開篇第一人”
魏征“張騫鑿空之開遠夷,通絕域,體現出“開”、“通”的成功,動機在于“宏放”的文化追求。”
李世民信心滿滿道“待朕滅了突厥,便派出使者經略西域。”
魏征臣的重點是保持開放的心態,不是經略西域啊
如何管理那些偏遠地區,武帝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以屯墾與經濟滲透的方式經略西域,采用寬松的民族政策,只派遣少數管理西域事務的官吏,各國依舊有自己的國王,成為漢朝的羈縻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