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
王莽坐在龍椅上,卻感覺不到唯我獨尊的喜悅。自從登基之后,圍繞在他身邊的人一個個都離開了。
“朕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天下,為了百姓,為了打造一個大同世界,那些庸人無法理解朕的思想,用他們淺薄的智慧來猜測朕的心胸。時間門會證明,朕是對的”
王莽用精神勝利法安慰自己,堅定信念,但他的內心在如何堅定不疑,也無法阻擋此起彼伏的起義軍,無法阻擋節節敗退的新朝大軍。
“找到劉秀了嗎”
近侍回道,“近日,大將軍抓到了五個自稱劉秀之人,都已帶回京城。”
有天幕的劇透,天下人都知道劉秀會成為光武皇帝,光復大漢,立邦建國,自然都想成為那個天命選中的劉秀。
據不完全統計,自天幕出現后,天下改名為劉秀之人多達數百,被王莽斬首的也有幾十。
王莽有一種直覺,他還沒有找到真正的劉秀,真正的劉秀不會這么輕易被自己抓住的。
其實這是悖論,不是因為名喚劉秀之人被天命選中,而是只有勝利者才是天命所歸。
當然,“大魔導師”,“位面之子”,“秀兒”不是那么容易被人替代的
王莽是怎么一步步成為“圣人”,被所有人一致擁戴的呢,這要從王莽年輕時說起。
王莽,字巨君,漢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子,因其政治改革有很多現代社會的影子,所以被后人戲稱為“穿越者”。
外戚王家九人封侯,五人擔任大司馬,是西漢最顯赫的家族。王莽雖然是王家子弟,卻是王家的特例。
當他的叔伯位極人臣,權傾朝野,王家子弟聲色犬馬,互相攀比之時。王莽卻是父兄早逝,寄人籬下,孝順母親,謙恭好學,德行出眾的好青年。
他生活簡樸,為人謙恭,服侍母親與長嫂,撫養兄長的兒子,細致周到。對叔伯十分恭敬,對賢臣名士更是謙恭有禮,堪稱道德楷模,名傳天下
評論區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假使當時身便死,一生真偽有誰知”
“身為外戚子弟,卻能甘于清貧,這是以王家為跳板,顯示自己高尚的德行,也不知道王家人知不知道。”
王莽神色微怔,是這樣嗎,他記憶有些模糊了
當年難道不是因為父兄早逝,所以只能伏低做小嗎,有諸位叔伯當家,他孤兒寡母哪里敢有小心思。
其他人卻深以為然,他們寧愿相信王莽自小便心機深沉,老謀深算。也不想相信,王莽也曾是一個有理想、有志氣的好少年。
漢成帝時,王莽進入朝廷為官,他辦事認真,為人低調,對身居大司馬之位的伯父王鳳更是極為恭順,刷爆了伯父的好感,王鳳臨死前特意囑咐王政君關照王莽。
王莽很會為人處世,相交之人都折服于其品行,朝中幾乎所有官吏都在為他說好話,包括王家的政敵,他們認為王莽是外戚世家的一股清流,是能拉攏的對象。在多方助力下,他的官職扶搖直上,還被封為新都侯。
身居高位的王莽依舊低調行事,禮賢下士,清廉儉樸,他將自己的俸祿分給門客,甚至賣掉馬車接濟窮人,深受百姓愛戴,他的名聲比那些手握大權的叔伯要好得多。
劉邦“嘖嘖,這是在養望吧。”
先樹立自己的品牌,讓所有人信服,對比沉湎酒色的皇帝,爭權奪利的權貴,王莽就是獲得了最廣泛的支持。
扶蘇想觀此人行事比淳于先生還要君子,若是他遇到王莽,定會被其高尚的品德所吸引,忽略其掌控朝政的事實。
劉徹這就是儒家的可怕之處,潤物無聲,春風化雨,他要將儒家打造成自己的刀,而不是被儒家當做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