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區
“嘖嘖,野心昭然若揭”
“滿朝文武都在為新的王朝歡呼,沒有人可惜已經成為過去式的大漢。”
劉邦臉上一貫的嬉笑表情消失了“朕的大漢亡了”
劉恒滿面悲戚“亡的一點都不光彩”
劉徹“王莽騙過了全天下人”
“王政君惱恨于王莽篡位,將玉璽摔倒了地上,從此傳國玉璽便少了一個角。”
“木已成舟,覆水難收”
始皇拿起桌案上的玉璽,這是他一統天下時命李斯鐫刻的,上書八個大字“受命于天,即壽永昌”
漢承秦制,不會將自己的玉璽也繼承了吧
劉邦表示,始皇的東西就是最好的
李世民想起傳國玉璽,情緒迅速低落下去。隋朝末年,蕭皇后帶著傳國玉璽逃往突厥,以至于李世民登基的時候只能自己鐫刻璽印。
“朕定要打敗突厥,一血渭水之恥,找回傳國玉璽”
趙匡胤也滿臉不悅,自后唐末帝李從珂帶著全家自焚玄武樓,傳國玉璽自此失去了下落,他只能效仿唐太宗,自己做璽印。
“傳國玉璽啊”
這是正統的象征,朱元璋也想要,他派徐達將元帝趕到大漠中,都沒有找到玉璽。后來又多方查找,可惜找到的都是贗品。
王莽終于登上了天子寶座,他要開始自己的政治改革,實現儒家理想中的大同世界,將天下恢復到孔子所說的“禮崩樂壞”前的時代,也就是周朝,效仿西周托古改制
自漢末以來,皇帝昏庸,權臣當道,政治腐敗,朝局混亂。地方豪強地主隨意兼并土地,百姓流離失所,整個天下像一個火藥桶一樣,只要有一點火星就會爆炸。
為獲取人心,王莽執政期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緩和社會矛盾。首先是土地政策,王莽廢除土地私有制,土地歸國有,恢復周朝的井田制。
周朝井田制能夠存在的條件是生產力極其低下,農民種完王田與自家的私田后,根本沒有余力開墾荒地。但西漢末年,鐵犁牛耕技術已經成熟,還有代田法等提高生產力的技術,百姓有能力開墾荒地,還不用交稅,王田自然無人耕種,賦稅就得不到保證。
評論區
“王莽廢除私田是為了打擊土地兼并,從根本上斷絕土地買賣,但他顯然錯估了當時的社會形式。”
“在農業社會,土地是最大的財富,除非有一種方式能夠取代土地的地位,否則,這個政策是實現不了的。”
“現代社會土地產出高達千斤,比古代翻了幾番。但現代掙錢的路子也多,種地反而是最不賺錢的工作。農民從土地中解綁,成為半工半農,或者脫產工人,這才能實行土地國有制。”
古人先是因為畝產千金而震驚,然后又因后人對土地的輕慢態度而皺眉。
始皇“農為國本,怎能因為不賺錢,便脫離土地。若所有人都去經商做工,糧食從何而來”
李斯思索片刻道“陛下,后世畝產千斤,一畝地便能養活更多的人口,若是所有人都種地,豈不是糧食多到吃不完。”
蕭何道“后世疆域面積變化不大,想來可耕種土地也沒有多少,怕是沒有更多的田地分給百姓了。”
始皇想到大秦的現狀,生出同病相憐之感。
大秦統一天下后,還有很多軍士立下功勞擁有爵位,卻得不到田地。大秦朝廷只能用百越之地做擋箭牌。向他們承諾只要打下百越,便能獲得大量土地,但打百越過程中新產生的爵位要如何處理,還沒有統一的意見。
不知有什么工作是比土地還要重要的,始皇十分希望主播能為他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