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亞寒流越過長城,橫掃中原大地,最遠的可以到達南部沿海。
很多古人都明白了。
“原來大雨是從海上來的。”
“原來不是老天發怒了。”
“大海里面那么多的水,怪不得每年夏天都會下暴雨。”
“還有大風,冬天的大風是從長城外面的草原來的。”
“我去過草原,那里無遮無攔的,難怪有這么大的風。”
事實上,鄧綏在位期間是漢朝四百年自然災害最頻發的時期,若是將這樣一片混亂的天下交給那些只知道爭權奪利的朝臣,東漢末年得提前一百年到來。
永元、永初年間的朝臣都很不服氣,他們覺得一個女人能做到的事,他們也能做到
永初二年,由于連年天災,百姓失去生機,鄧綏開倉放糧,將公田賜給貧民,安置流民。
永初三年,洛陽、山西、涼州發生,流民易子而食。鄧綏便下令將皇家園林可開采的土地交給貧民,免除三輔地區三年的賦稅。
永初四年,大漢開始了連續六年的蝗災。永初五年,整個天下都被蝗蟲肆虐;永初六年,全國上下十三個州中有十個再次爆發蝗災。永初七年,蝗蟲飛過洛陽,鄧綏下詔免除蝗災嚴重的郡縣的賦稅,又調集豐收之地的糧食賑濟災民
劉肇忙命人將這些都記錄下來,一個字都不能錯,自然災害不可避免,但有了天幕的預告,朝廷也可以早做準備。
從公元106年到公元115年,這十年間水旱災害頻發,鄧綏一聽到哪里有饑荒便整夜無法入睡,她減少自己的生活供給,減少宗廟祭祀連續十年開倉放糧,用以救濟天下難民。
天幕下無數百姓為鄧綏祈禱,希望她能夠長命百歲。
“我要在家中給太后娘娘立一個長生牌位,希望她能永遠庇護我等草民。”
“可是,娘娘下令,廢除所有淫祀,你自己立的牌位也算淫祀。”這人明顯見多識廣,知道朝廷的詔令。
但,“此事,你不說我不說還會有誰知道,難道你不想讓太后娘娘長命百歲嗎”
“當然想”
面對群臣的攻擊,鄧綏不為所動,她將所有精力都用來賑濟災民,穩定朝局。鄧綏組織人手修建水渠,灌溉農田,泄洪排淤,開通水運,使得米價、糧價大幅下降。
面對自然災害,鄧綏也沒有聽天由命,沒有求神拜佛,而是相信人的力量,相信科技的力量。為解決此事,她命令各級官吏舉薦賢才,派出公車接他們進入京城,張衡便是此時入朝的。
評論區
“鄧姐姐才是穿越者吧。”
“她的政策也太先進了。”
秦皇漢武等帝王眼前一亮,能被后世交口稱贊的政策,定然有其先進之處,記下來,在我大秦大漢大唐實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