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綏臨朝期間,還有一個人不可忽視,她便是班昭。班昭是班超與班固的妹妹,自幼熟讀史書,對歷朝政策得失了然于胸。她曾教導和帝后宮中的嬪妃,與鄧綏關系很好。鄧綏臨朝后,班昭用自己的經驗,幫助鄧綏穩定朝政,得到當時和后世很高的評價。
鄧太后看著身旁的老師,欣慰道“朕能有今日,多謝老師相助,老師做的事,后人都記得。”
班昭神情卻有些復雜“老身本不想以此聞名后世”
班昭還是我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女史學家,班固編撰漢書時,班昭便參與其中,后來班固因為竇憲一案被牽連,死于獄中,班昭便接過哥哥的工作,繼續編撰漢書,終于在她四十歲時,完成了對漢書的編撰。
班昭我不是沒有寫自己的名字嗎
司馬遷突然對這位后世的史學家產生了巨大的好奇,他為了編纂史書,遍游天下,尋訪名人古籍,考證虛實,而班家的漢書也經歷了兩代三人的接力
班昭學識超群,博覽群書,當時的大學者馬融都要跪在門外聽她的講解。
趙傅東觀續史,賦頌并嫻。
徐鈞有婦誰能似爾賢,文章操行美俱全。一編漢史何須續,女戒人間自可傳。
但我們對班昭的評價卻在近代迎來了兩極反轉,只因為她編撰的女誡一書。
女誡是班昭編撰的一本用來教導曹家女子做人道理的私書,是她以自己的切身經歷對自家女兒們的告誡。
評論區
“封建糟粕”
“身為女人卻迫害女人。”
“女子之大賊。”
“你的女兒可真倒霉”
鄧太后看向老師,卻發現她的神情很是奇怪。
“老師”
班昭回過神來,忙解釋道“老身早有意編撰一本規范女子行為的書籍,只是尚未開始編寫。”
鄧太后神色莫名,提醒道“老師,后人對此書褒貶不一啊。”
哪里是褒貶不一,分明是被后世的人一致批判。
女誡分為七篇卑弱、夫婦、敬順、婦行、專心、曲從與和叔妹。
班昭這確實是我想要寫的,但這有什么不對嗎如今人心不古,風氣敗壞,當有一本書規范女子的行為,只要女子做到了,男子自然就會好好待她了
本書中嚴格規范了女子的言行舉止卑弱中講女子出生后要睡在床下面,以示她的身份卑微,必須先人后己,不辭勞累,服飾夫君,不能有自己的愛好,要品行端莊,忍辱負重。
評論區
“請曹大家推己及人,你做到這些了嗎若是女子如此卑微,你為何要編撰漢書,為何要參與政治”
“這些事情在封建社會難道不是男子才能做得嗎”
“她享受著男權社會帶給她的榮耀,卻要求自家女兒不能行差踏錯,這也太雙標了”
夫婦中說詩經里面強調丈夫要品德高尚,才能駕馭妻子,妻子要賢惠,才能侍奉丈夫,這是相互的。班昭卻認為如今的風氣只強調了丈夫的德行,卻忽略妻子的品行,她說丈夫是主人,是必須侍奉的。
評論區
“只要求妻子賢惠,不要求男人的德行是嗎”
“我們如今依舊在學習詩經,但女誡已經作為封建糟粕被扔到天邊了。”
秦漢之前的人都皺緊了眉頭
慎行中講男子以剛強為美,女子以柔弱為美,所以女子要恭敬、寬和。夫妻之間太過親密會有輕薄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