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和帝在位時,北匈奴就曾請求和親,但卻沒有準備彩禮,被漢和帝拒絕。等到鄧綏在位時,他們再次提起和親,還想讓自家的王子侍奉鄧太后,依舊被拒絕。
評論區
“山不來就我,我去就山。”
“匈奴也是挺執著。”
“他們不是還在跟大漢打仗嗎,怎么又和親了”
“打仗的是南匈奴,北匈奴跟西域一起早就被收拾了。”
“日本也送過來160個男仆,嘿嘿”
“聽說鄧綏姐姐長得很高的,日本的男仆”
漢語就是有這樣的魅力,僅從幾個文字中便能品出說話人的語氣,鄧綏看的好笑,劉肇卻有些酸。
劉肇“匈奴人想要求娶我大漢公主,卻連聘禮都不準備,豈不是看不起我大漢女子”
還敢肖想朕的女人,呵現在可不是高祖時期
已成為太后的呂雉想起曾收到的冒頓的國書,至今仍覺得萬分羞辱。
沒想到兩百年后,匈奴想要送王子到大漢作為人質,都沒人要了
好想讓冒頓看看此時的天幕,不知他會有什么樣的表情。
經過一系列的對外戰爭,鄧綏穩定了東漢的朝局,威懾了四方的敵人,讓多災多難的大漢王朝再度恢復穩定
永初元年107年,夜郎舉土內附,東漢的疆域拓寬1840里,焦僥國舉國內屬。永初二年,蜀郡外的31萬蠻夷歸附東漢。永初三年,越巂郡的八個夷族部落,16萬人歸附
評論區
“巾幗不讓須眉”
“無論是對內治理,還是對外戰爭,鄧綏的豐功偉績都值得歷史銘記。”
平行時空的帝王們默默自問,若是自己處在鄧綏的位置上,可能做到她這樣的功績
連續十年的天災,四面八方的敵人,再加上一門心思拖后腿的朝中大臣
絕大多數人都不敢說肯定的答案。
劉秀欣慰的看著自己的大功臣鄧禹,看的鄧禹都不好意思了。
文武百官對鄧禹則是羨慕嫉妒,別人家的女孩子都能名傳青史,自家的兒子卻不成器。
一些開明的家長心思電轉,他們想著自家這么多女孩,不如也教她們一些詩書,若有一人能夠學成,也是自家的榮耀啊
評論區
“突然發現,鄧綏的很多政策與劉肇一脈相承。”
“這就是最好的愛情吧,面對風風雨雨一起攜手前進,便是只剩下我一個人,我也會繼續你的事業,替你完成未竟之事”
“我如果愛你,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的美麗”
“我必須是你身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云里”
“仿佛永遠分離,卻又終身相依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劉肇與鄧綏對視一眼,兩人相視一笑,一種奇妙的氛圍在兩人之間流轉。
滿朝文武我們是不是不應該在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