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帝一舉掃除了梁氏的勢力,將他的黨羽一網打盡,僅兩千石以上的官員就有幾十人,梁氏倒臺后整個朝堂都空了。從梁家查抄出來的錢財多達三十億,相當于整個天下一半的賦稅。
桓帝終于能掌握大權,他將幫助他除掉梁冀的五個宦官封侯,食邑萬戶,并稱五侯。桓帝將朝政盡數交到他們手里,五侯橫行不法,任人唯親,排除異己,引起群臣不滿,隨著他們權勢日盛,進一步威脅皇權。
劉邦嘲諷道“剛除掉梁冀,就有了新的權臣,劉志這皇帝當的真是輕松。”
呂雉解釋道“他只在乎自己的皇位,根本不管天下百姓。若是梁冀沒有危害到他的安全,他定然不會下定決心除掉梁冀。”
這讓努力壓制功臣的大漢開國皇帝夫婦都很不滿。
公元165年,劉志終于出手將五侯貶謫,沒收封地,五侯專權時代終于結束。
但,劉志又扶持了新的宦官替代五侯,新上任的宦官一樣為非作歹,無惡不作,引起群臣義憤,天下沸然
劉莊他算是看明白了,這個劉志心里什么都清楚,但就是不去做。他享受著皇帝的地位和權勢,卻不想承擔皇帝的責任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說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
尚在南陽躬耕的諸葛亮好奇的看著天幕這個先帝是何許人這是亮未來選擇的主公嗎
已經成為蜀漢丞相的諸葛亮與劉備相顧無言。
劉備灑脫道“人終有一死,備身邊有孔明相助,便是死后,阿斗也有孔明尊尊教導,備定能安心。”
諸葛亮微微一笑,換了個話題“此表不知寫于何時何地。”他有所猜測,這應該是寫給少主劉禪的。
劉備苦中作樂道“快了快了,大漢又要滅亡了,很快就要講到我等了”
繼承漢室正統的劉備都如此痛恨的桓靈二帝,究竟做了什么事,才導致了東漢的滅亡
評論區
“劉備不是一個仁慈的近乎于虛偽的仁弱之主嗎,怎么會這么勇”
“是啊,我對劉備的印象也只有哭,各種哭”
劉備提起他厚重的雙手劍,疑惑道“備仁弱”
堂前的幕僚一時無語,這樣一言不合就提劍上場的主公怎會仁弱。
“樓上的,三國演義只是同人,想要了解真實的劉備還是要看三國志。”
“”
漢末三國之人無不好奇三國演義的內容,曹魏孫吳等人更是對“仁弱”的劉備嘲笑不已。
等到將來他們知道這本書將劉備當作正統,將諸葛亮當作靈魂人物,對曹魏孫吳多有貶低后,不知還能不能笑得出來。
三國演義的原作者羅貫中則是翻看著自己的手稿,滿臉迷茫,“我筆下的劉備明明是愛民如子,心懷漢室,不屈不撓,善于納諫的英主明君,怎么就被后人理解成仁弱了”
我不理解,但我大為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