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熹九年166年,南陽太守成瑨抓捕了依附宦官貪贓枉法的富商張汜,正好劉志下詔大赦天下,而成瑨為了打擊宦官集團,不顧皇命,毅然殺了張汜及其家人兩百多人。
同一時間,汝南太守劉質抓捕了為非作歹的小黃門趙津,不顧朝廷詔令,將其拷打致死。
桓靈二帝所在的平行時空,不少人在為他們拍手叫好
“閹豎實乃天下之大害。”
“兩位明公做的好”
“我等黨委兩位明公伸張正義”
這下子,宦官與朝臣結下了死仇,兩方都要致對方于死地。宦官的回擊迅猛而激烈,他們直接向劉志上訴,將這件朝臣與宦官的矛盾事件,更換概念變成了地方官吏公然對抗朝廷中央。劉志不容自己的權利受到威脅,當即抓捕了成瑨、劉質,處以死刑。
宦官仇恨的是整個士大夫階級,他們有桓帝在背后撐腰,行事無所顧忌。
當時有個方士善于占卜,他推算出桓帝即將頒布大赦天下的詔令,就讓他兒子去殺人,被司隸校尉李膺抓捕,不久,果然遇到大赦,但李膺不顧詔令,依舊殺了罪犯。
方士經常與宦官勾結,就連桓帝也相信他有法術,他們勾結起來誣告李膺與太學生交好,誹謗朝廷,敗壞風氣,相聚為黨
評論區
“方士既然與宦官勾結,也有機會見到桓帝,會不會早就知道桓帝要大赦天下。”
“反正我不相信有這樣的推算之術。”
“真正有本事的人也不會依附宦官吧。”
“很不理解封建王朝為什么要有大赦天下,明明是想與天下人同慶,但得到恩惠的卻只有那些不法之徒”
“罪惡得不到懲治,善良就無法褒揚,不法之徒被放出來,帶給天下的只有混亂。”
平行時空的掌權者們陷入了沉思。
有的人很快反應過來與其大赦天下,不如給百姓免除賦稅,讓他們得到實在的好處。
只是,“大赦天下”只需要動動嘴,其他的好處卻要花錢啊
當時士林間流行清議之風,太學生褒貶人物,左右輿論,稱李膺、陳蕃、王暢等人為天下楷模,為了得到好的評價,很多公卿大臣甚至會親赴太學,為自己爭取輿論。與之相反的是宦官集團得了個差評,這一行為惹怒了當權的宦官集團。
評論區
“李膺是八俊之首,有天下楷模之稱”
“他行事嚴明,能力出眾,屢次擊敗入侵的鮮卑人,羌人聽到他的名聲就害怕,威名遠播。”
“當時號稱荀氏八龍之一的荀爽拜見李膺,親自為他趕車,并以此為榮。”
“這個荀氏是荀彧的荀嗎”
荀爽看著身邊的小蘿卜頭們沒想到自己竟會因為侄兒顯名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