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應對頻繁的天災與邊患,東漢國庫入不敷出,桓帝只能向諸侯豪強借糧救災,減少公卿以下大臣的俸祿,又重操祖宗舊業,賣官鬻爵,將關內侯、虎賁郎、羽林郎等官職明碼標價。
“祖宗”劉徹好的不學而且,朕賣的都是虛銜,你連關內侯都能售賣,怎么不將皇位賣了
劉秀在瘸子里面拔高個,努力尋找他的閃光點“他能看到百姓的苦難,借糧救災,還是值得肯定的。”
劉莊卻怒道“諸侯王享受朝廷的供奉,難道不應該共度時艱若是大漢亡了,你們的榮華富貴也會煙消云散。”
諸侯王“不不不,能享受一天算一天,想那么長遠做什么”這是沉迷享樂,不理世事的。
“又不是只有本王存著糧食,其他人不出,本王也不出”這是眼界不行,斤斤計較的。
“眼看著天下要大亂,這些糧食可是我的本錢,怎能浪費。”這是野心滿滿想要在亂世分一杯羹的。
順帝劉保改革的察舉制也沒有得到繼承發揚,桓帝時的選官制度極其混亂,高門世族互相勾結,再加上宦官亂政,選官只看權勢地位,而不是其才學品行。
當時有一首歌謠是這樣說的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寒素清如泥,高地良將怯如雞。
開創察舉制的劉徹失望的閉上了眼睛。
陳蕃沉沉的嘆了一口氣,他就是因為選舉之時剛正不阿,得罪了權貴子弟,再次被誣告罷官。
在桓帝朝當官也太難了
要不違背自己良心在桓帝朝當官更難
桓帝劉志還崇信佛道,他是漢朝第一個信佛的皇帝,他希望能借此求得長生,可惜當時的人就曾勸諫陛下,佛道兩教都崇尚清靜無為,節制欲望,不能殺戮,而你卻好色成性,毫無節制,嚴刑峻法,苛政嗜殺。違背了佛道兩教的教義,還想要得到他們的庇佑,陛下您想的真好
評論區
“哈哈哈”
“做夢去吧,夢里什么都有。”
劉志“朕是天子朕即天下整個天下都是朕的,朕想要什么就能有什么”
可惜天上沒有神佛,若當真有神佛怕是也要降下天罰懲罰你。
桓帝一朝的臣民徹底失望了,當年桓帝奮起反抗,誅殺梁冀之時,他們還滿懷期待,以為將要迎來一個清平盛世。
可是,朝政大權卻被五個宦官竊取,便是后來貶黜了這五個人,還有其他后繼的宦官,他們貪婪無度,擅權秉政,一邊奉承諂媚皇帝,一邊壓迫殘害百姓。
劉備“桓帝本可以挽救這一切的,他有能力,有威權,能誅殺梁冀,卻貪圖享樂。將國事交付宦官,終究釀成大錯。”
劉志“朕只要能坐穩皇位就行了,至于其他事情,朕為何要管。”
皇帝光明正大的擺爛,即便有忠心正直的臣子也無力挽救了
永康元年167年,劉志去世,享年十六歲。他在位期間門,平定邊患,恢復大漢與天竺羅馬的朝貢貿易,但他好色成性,立皇后,寵信宦官,一手掀起了漢末的黨錮之禍,引發朝野動蕩。
評論區
“桓帝的第一任皇后叫梁女瑩,是梁太后和梁冀的妹妹,她無才無德,貌若無鹽,卻仗著兄姐的權勢在后宮中稱王稱霸,奢靡浪費,無惡不作,凡是受寵或懷孕的妃子都被她害死了。”
“他的第二任皇后叫鄧猛女,是鄧綏的侄孫女,她的母親改嫁給孫壽的舅舅梁紀,也算是梁冀的派系。桓帝雖然滅了梁冀,卻也不妨礙他繼續寵愛鄧猛女。梁冀死后,鄧猛女被立為皇后,她仗著皇帝的寵愛和皇后的位置,在后宮中稱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