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和元年178年,劉宏在董太后與中常侍的教唆下公開標價賣官,他比桓帝更有“創新精神”,如同一個精明的商人一樣,將官職分為不同的等級,比如地方官比京官的價格高一倍,縣官的價格則以當地富庶情況來規定,便是官員升遷也要交一筆錢。
官位的標價以官吏的年俸為準,年俸兩千石的官職標價兩千萬錢,官位的價格是官吏年收入的一萬倍
評論區
“這樣的人當官以后,怎么可能為百姓做事呢,他們第一件事就是將自己賣官的花銷賺回來。”
“敲骨吸髓,巧取豪奪,橫征暴斂,百姓只能被動的承受他們一層層的盤剝”
始皇“一萬倍”
這是將官職當做斂財的手段了吧。
劉徹都不知該如何吐槽了,整個天下都是你的,你卻為了些錢財將萬民置于水火之中
他就算是打匈奴,修皇陵,建宮殿園林,也不曾對百姓竭澤而漁。
他只會對豪強、諸侯王下手,劉豬豬自認為是這樣的
有的官職比較搶手,那就競標吧,出價最高的人可以中標上任。
就連段穎、張溫這樣功勛卓著的名將也得交夠了錢才能上任。
評論區
“段穎、張奐、皇甫規并稱涼州三明,多次攻破羌亂,身先士卒,守護大漢邊疆,因軍功封為列侯。”
“他行軍以仁愛為本,親自為士兵包扎傷口,噓寒問暖,在邊境十年未曾睡過一個好覺,與將士同甘共苦,所以,他麾下的將士都愿意跟隨他出征,為其死戰”
“但是,他進入朝廷為官后,為了自己的富貴,黨附宦官,大肆捕殺太學生和黨人,兩次官至太尉。”
“直到權宦王甫罪行揭露,段穎才被牽連下獄,飲鴆而死。”
霍去病“原還以為這是后世的名將,沒想到啊”
衛青“雖有軍功,卻品行不端,一心追求權勢富貴,有此結果也算罪有應得”
尚在涼州為將的段穎出了一身冷汗,可是,時事如此,若是不依附宦官,他這個將軍還能當的下去嗎
漢武帝卻看到了他們沒注意到的地方“僅僅是平定羌亂,便用了十年,這可是十年的賦稅徭役。”
“這個張溫也不是無名之輩,他率軍討伐韓遂馬騰叛亂時,董卓、孫堅都在他的麾下。”
“后來,董卓得勢后,張溫不甘心屈居其下,被董卓當成了殺雞儆猴的那只雞”
“三國演義里面的名場面。”
“后漢書評價張溫,雖有功勞名譽,卻是靠賄賂得來的三公之位。”
張溫面紅耳赤,強自爭辯道,本公的權勢地位都是一刀一槍拼殺出來的,憑什么說我是靠賄賂得的三公
不止是賣官鬻爵,便是官員升遷、調任都要預先交三分之一的標價,也就是說,官吏上任之前要先交相當于他25年以上的合法收入。
許多官員因為交不起如此天價的“做官費”而嚇得棄官而逃。
評論區
“不止如此,如果買官的人有錢,還會加價。”
“真是將奸商的本性發揮的淋漓盡致,不放過任何一個賺錢的機會。”
“在大漢,劉宏看上的東西就是他的,天上掉下來一個銅板,都得姓劉”
劉邦看的目瞪口呆“這小子上輩子一定是個奸商吧”
漢武帝“他要那么多錢做什么,難道北方零星的叛亂需要這么多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