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瓚曾經擔任涿州的中郎將,以強硬的手段對付鮮卑,作戰勇猛,威震邊疆。因此,對行事溫和的劉虞極其看不順眼。”
“黃巾之亂的時候,烏桓首領丘力居在張純的帶路下入侵中原,侵占幽、冀、青、徐四州之地,公孫瓚無力抵抗。朝廷任命宗正劉虞擔任幽州牧,劉虞以懷柔的手段勸說烏桓首領交出張純的首級,烏桓已經被大漢打怕了,不敢反抗,派出使者談判。可是公孫瓚擔心劉虞獨占功勞,殺了談判使者。”
“劉虞愛護百姓,公孫瓚卻為了打烏桓劫掠百姓,兩人行事作風完全相反。”
“講個笑話,漢朝的大將為了打外族,劫掠自己的百姓”
劉徹“這可一點都不好笑。”
“劉虞見公孫瓚與袁紹大戰,窮兵黷武,肆意劫掠,完全不顧百姓死活,便發兵十萬攻打公孫瓚。”
“可惜劉虞領兵的能力比不上他治民的能力。”
公孫瓚殺了劉虞后,挾持朝廷使者,得到了總領北方四州的權利,成為北方最強大的諸侯。此后,公孫瓚越發驕矜,不恤百姓,疵瑕必報,引得麾下諸將離心。
始皇“公孫瓚沒有希望了。”
少年韓信“怎么能因為一點功勛便自得意滿呢”還好沒有押注此人,不然早早就得出局
袁紹抓住時機,以劉虞之子劉和之名,聯合烏桓及劉虞舊部,合兵十萬圍攻公孫瓚,公孫瓚屢戰屢敗,逃回易京,屯田固守。袁紹的大將麴義卻兵困馬乏,糧草不濟,被公孫瓚打敗。
漢武帝“怎能與異族聯合,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衛青“大約當時的烏桓已經算是大漢的臣屬了,所以才有天幕說的反叛之語。”
但得到四州之地的公孫瓚已經完全失去了進取的雄心,他在易京挖掘了十多道戰壕,在戰壕內堆積五六丈高的土丘,在土丘上修筑營寨,以鐵為門,囤積無數糧食。公孫瓚就待在里面,只留下他的姬妾,不見任何賓客下屬。
評論區
“公孫瓚本是貴族子弟,但因為母親出身低微,只能從底層開始做起。”
“他還是劉備的師兄弟,曾受教于盧植門下。”
“他常年駐守在邊疆,烏桓、鮮卑聽到他的名字就不敢南下。”
“黃巾軍橫掃天下的時候,公孫瓚也沒有閑著,他用兩萬步騎兵,斬殺三萬黃巾,俘虜七萬,威震天下。”
“他訓練了一支騎兵隊伍,戰力強悍,因為都騎著白馬,所以叫白馬義從。”
“白馬義從,趙云”
趙云白凈的臉上浮現一團紅暈,面對同僚戲謔的目光,頗有些不好意思。
而且,他需要解釋一下,他并不是白馬義從啊
“樓上的,這也是虛構的,趙云在公孫瓚麾下的時候,一直在青州刺史田楷的手下,跟著劉備,為劉備掌管騎兵部隊,并不是白馬義從。”
“原來劉備與趙云的關系是這樣開始的”
劉備“猶記得昔日與子龍初見,讓備眼前一亮,好一位英勇的少年將軍”
趙云忙謙虛道“能追隨主公,也是云的幸運。”看看自己以前那些同僚,跟著公孫瓚的都已經不知去向了,而自己的主公依舊記得當初的承諾“終不背德也”
公孫瓚自以為能在易京坐山觀虎斗,可惜天下英雄都不是等閑之輩,哪里會給他黃雀在后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