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哥舒琎堯當時和庭淵介紹這些人的身份時,只是隨便說了一下,倒也沒細說。
庭淵發現這當中可能有什么不對的地方,問道“有什么問題嗎”
伯景郁“當然了,這些人,都是在京州風流一時的大才子。”
庭淵“他們不是科舉落榜了嗎”
哥舒“此事說來話長。”
庭淵是真的很好奇。
哥舒嘆了口氣,見到這一步了,索性也就沒什么好隱瞞的。
他道“這些人確實是科舉落榜的考生,但他們也是風流一時的大才子,此事要是認真說,得牽扯到十多年前的科舉舞弊案。”
一聽這話,庭淵心中便明白了。
這就好比高考的時候有人徇私舞弊,而且人數還不在少數。
“這個案子不方便說嗎”庭淵問。
哥舒琎堯道“倒也不是不方便說,不過這個事件當時確實在京州造成不小的影響,沒有大范圍傳播,是被武力鎮壓了。”
“京州有兩大書院,一個是青天書院,還有一個是鳳鳴書院,青天書院是以我哥舒家為首,女君在位時期由我的高祖母哥舒新玉按照女君的旨意一手創辦,高祖母在女君時期擔任內閣大學士同時兼任青天書院院長,此后我們哥舒家每一代都會按照祖訓參加科舉入朝為官,并繼續擔任青天書院的院長,到我這一代已經是第五代。我的父親哥舒曄是第四代君王伯臨呈在位時的丞相。”
庭淵覺得有些不對勁“你不是說你曾經家道中落”
可若是按照哥舒琎堯如今的說法,那他從何而來的家道中落
現在青天書院還在,他又是伯景郁的舅父。
哥舒琎堯“其中牽扯了很多,我們青天書院一向是面對全國招收學子,不論名氣和出身,只憑借最終成績決定是否錄取,每年按照名次前五百人錄取,經歷過四朝一百多年的沉淀,朝臣換了一批又一批,這些官員的后代大多都接受過比較好的教育,他們的和普通百姓的是不同的,導致在五代君王伯子騫在位期間,十幾年中錄取的人基本都是官員權貴的后代,朝堂之上的新官全都是祖上為官的,引發大量學子不滿,認為我們哥舒家的青天書院不夠公平,太平十八年四月,西州起義,被五代帝王伯子騫用半年的時間以武力鎮壓,我母親剛剛懷上我,而后君王為平息眾怒給天下學子一個交代,同年冬月下令關閉了青天書院,我父親當時是五代君王的內閣大學士,同年臘月我的父親被罷官,即便如此朝中大臣與民間學子依舊對我哥舒一族口誅筆伐,太平十九年九月,我剛出生不足三個月,五代君王再度為平息眾怒,下令將我哥舒一族人逐出京州,重返故里北州。”
哥舒琎堯的親事是在娘胎里就定下的,他們一家返回北州后,正好妻父被調任至北州為官,婚約因此并未取消。
后來哥舒的父親和母親相繼去世,他在族人的撫養之下健康長大。
庭淵問“那后來呢”
哥舒琎堯嘆了口氣,“青天書院關閉,而這些學子才發現,關閉青天書院他們依舊無法參加與權貴之子競爭,沒有青天書院,這些人可以花重金聘請先生到家里教學,也可以幾家聯合起來創辦私塾,供族中孩子念書,原本他們還有機會可以通過青天書院改變命運入朝為官,青天書院關閉后,朝中兩屆科舉沒有出過一個從底層參加科舉逆襲的普通平民背景身份的官員,于是他們又要求重開書院,但是不能重開青天書院,幾位大臣聯名上書,此時當政的已經是六代君王伯景照,也就是景郁的堂兄,在這些人強烈的要求下,由幾位大臣聯手組建的鳳鳴書院正式組建。”
庭淵“科舉舞弊案可是和鳳鳴書院有關”
哥舒琎堯點頭。
“事情發生在景照十一年七月,那年我十三歲,鳳鳴書院建立六年,那時的鳳鳴書院經過幾年沉淀,錄取了一大批平民學子,其中就有在現在書院教書先生,景照八年科舉許多平民學子魚躍龍門入朝為官,觸動了貴族的利益,于是上層貴族聯手,在糊名紙張上動了手腳,靠近燭光便能看見名字,用這種手段淘汰了許多平民學子,刷掉的人中不少都是公認有望中二甲進士的學子,因此這些學子聯名,找到了景郁的父親當時的忠誠王,忠誠王根據學子默的考卷,拿去與當時的考卷一一核對發現了問題,這才牽連出朝中一眾權貴,有了這驚天動地的科舉舞弊案,隨即于八月安排重新補考,部分平民學子因對朝廷失望,放棄了補考的機會。”
庭淵“其中部分放棄補考機會的學子就在咱們希望書院任教吧”
哥舒琎堯點頭。
“鳳鳴書院因此流失了許多平民學子,景照十四年,我十六歲,參加科舉考試,一舉奪魁,公布結果后,很多人都覺得不可置信,而當年青天書院的平民學子,我父親的同窗,或是我父親的學生,許多都在朝中地位顯赫,以青天書院為首的平民學子們被稱為青天派,也就是現在文人說的清流,鳳鳴書院惡行在前,一眾平民學子和清流官員重新聯名上書,要求重開青天書院,廣招天下學子,而我作為青天書院創立者的直系后人,又是魁首,我父親又是青天書院四代院長,于是我便成了青天書院五代院長。”
“隨后一路高升,十八歲官至丞相,當我發現自己身居高位,卻無法順利推行新政,每天就是和那些權貴耍嘴皮子,在朝堂之上消磨時光,于是我一氣之下,把他們所有人都打了一頓。”
庭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