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宏道“我們劉家糧肆在勝國各處都有分號,會給這些官員發放糧票,寫明他們在糧肆有多少存糧,糧票可以兌換糧食,也可以直接兌換現銀。”
“春熙城衙門官員在你們這里共計有多少存糧精確到每一位官員嗎”
劉宏搖頭“糧票分兩種,一種是記名糧票,尋常老百姓購買的那種糧票,還有一種是不記名的,也就是發給這些官員的糧票,兩種糧票有明顯的不同。”
庭淵道“也就是說這些糧票誰都可以使用”
劉宏點頭。
庭淵覺得這個套路有點熟悉,類似于那種不記名的購物卡,往里頭充錢然后拿去送人,可以超市消費。
正是因為不記名,因此無法追蹤上線,官員拿到不記名的糧票后,可以轉贈他人,由他人拿去糧鋪兌換糧食或者是現銀。
“那你們每年要給春熙城的官員送多少不記名的糧票最小面額是多少,最大的面額又是多少”
劉宏道“去年送了五千七百三十石的糧票。從一石到五百石的面值都有。”
庭淵又問“去年一年你們偷種的農田畝數是多少,總收成是多少”
劉宏答“偷種的田是九千八百七十二畝,去年兩季產量總和是五萬零三百石。”
給出的糧票不到一成。
“其他的糧食你們都是怎么處理的”
劉宏“四成留在各地的糧倉販賣,其余的往各主城運的糧倉運,由總府做調配,具體情況我也不是特別清楚。”
“糧票交給誰”
“放到鏢局寄存,他們會憑借身份令牌去取,具體是誰拿走了糧票我們從不過問。”
雖然這么做很合理,可如此一來,他們就很難查清具體有哪些官員擁有糧票。
庭淵“所以你們也不清楚有哪些官員擁有你們的糧票,沒有一個詳細的名單”
“沒有。”劉宏搖頭。
伯景郁已經不知道說什么好了。
春熙城排得上號且有品階的官員有一百七十多名,按照劉宏給出的這個數額,落在每人頭上,得有三十三石糧食。
而聞人政一個從八品的司戶一年的年俸是七十石,也就意味著底層的官員能拿到接近半年的年俸,上層的官員一年拿的說不定會超出自己一年年俸。
而一個更可怕的事實也擺在了他的眼前,參與其中的官員只怕不在少數。
他嘆了一口氣。
不記名糧票很難追蹤,虧他們想得出來。
想必中州那些官員不少也參與其中,要真是從頭查到尾,只怕是無一幸免。
這種不記名的東西,收了也不必害怕旁人能夠查出來,用起來就更是肆無忌憚了。
雖然很不愿意面對,可這就是事實。
庭淵道“糧食是很好的硬通貨,關鍵時候憑借糧票,說不定可以救命。”
保不齊哪天災人禍,對于這些官員來說,糧食可遠比現銀更值錢。
通貨膨脹,銀子兌換糧食可能貶值,西府一兩銀子買一石半的糧食,在居安城只能買一石,西州那邊一兩銀子最多能買九斗糧,各地的物價存在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可糧票兌換糧食不存在貶值,除非糧價集體大跳水。
庭淵讓劉宏寫了一份認罪書簽字畫押,沒收了府上所有的賬冊,這些全都是證據。
有了劉宏的證詞,再去審衙門的那些人,就會更有底氣,更有籌碼。
雖然劉宏并不能給出一份準確的名單,但只要讓這些官員承認糧票的存在,或者是從他們家中搜出糧票,把握就會再多幾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