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完李浩應,云煦澤沒有直接回王府,反而和蔣晟陽去了正在修建的鹽場。
因為是利用海水制鹽,鹽場離陵海并不遠,云煦澤到時,看到很多人在離陵海大約一里的地方挖坑。
旁邊已經有挖好的坑,四四方方地看樣子像是蓄水池,幾個挨著的蓄水池由深及淺,大小相同,看著挺規整的。
高濟才和楊文騫都在這邊監工,見云煦澤來了,一同過來見禮。
云煦澤指指那邊的蓄水池,問道“那是什么”
云煦澤前世是北方人,從來見過海,還真沒見過怎么制鹽。
楊文騫解釋道“回王爺,那是鹽池,用來曬鹽的。”
“曬鹽”云煦澤看看天“如果陰天或者下雨呢”
楊文騫苦笑“那就只能等晴天。”
云煦澤愣了,他沒想到制鹽也和種莊稼一樣,完全靠老天吃飯。
一旁的高濟才道“并非只能靠鹽池制鹽,還可以煎煮制鹽,只是煎煮制成的鹽不如鹽池制成的鹽品質好,但依舊能用,而且不受老天影響。”
云煦澤問道“那制成的鹽還會再處理嗎”
高濟才道“當然要處理,制成的鹽粒比較大,一般需要用杵搗碎再用。”
云煦澤聽到這話就知道大康還沒有掌握粗鹽提純的方法,不論是晾曬制鹽還是煎煮制鹽,得到的都是粗鹽,這種鹽都有些發苦,因為里面的雜質太多,需要進一步提純成精鹽,而且精鹽的顆粒比較小,不需要再費勁搗碎。
這一刻,云煦澤非常感謝前世的義務教育,他恰好還記得粗鹽提純的方法,好像是初三化學課上學的。
隨著高濟才兩人在鹽場轉了一遍,又詢問了鹽場建造的進度,確實大概一個月后就能建好,云煦澤便滿意地離開了。
如今才八月上旬,鹽場建成也就不到十月,高平郡不像北方那么冷,入冬比較晚,大概到十一月,山里的獵物才會開始減少,等進入十二月,陵越人就會體會到饑寒交迫的感覺。
所以,十二月就是高濟才計劃開始的時候。
回到王府
云煦澤正在思考要不要在王府嘗試粗鹽提純,只要成功,他估計能富到被錢砸死。
畢竟酒不一定喝,鹽一定要用。
這時,柳城走進來道“王爺,老奴方才在街上聽到百姓們都在討論瓊漿玉液。”
云煦澤笑道“挺好的,說明瓊漿玉液的名氣已經打響了。”
柳城有些猶豫道“王爺,外人都知道瓊漿玉液是我們高平的特產,您是不是該給皇上送一些瓊漿玉液”
柳城知道云煦澤在洛京過得不好,如果可以他也不想提起,但兒子孝敬老子天經地義,云煦澤雖然已經就藩,但該表示的孝心不能少。
一般來說,不論是藩王還是臣子,每年都要給皇帝送兩份禮物,一份是年禮,一份是壽禮。
而如果發現什么好東西,那就是另算。
永昭帝崇尚節儉,不允許臣子給他貴重東西,一般就是當地的土特產,花不了幾個錢。
但兒子和臣子可不一樣,永昭帝嘴上不說,但兒子們送的禮物有沒有用心,他肯定記在心里。
云煦澤一拍腦門,他把便宜老子給忘了,道“多虧柳公公提醒,你去找晟陽,讓他找三大家族要一車最好的瓊漿玉液,價錢從本王分成里扣。”
既然要送那就大方點,直接送一車,也讓永昭帝看看,這個被他發配到偏遠地方的兒子過得怎么樣。
“對了,本王是不是還有個舅舅來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