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氣逼人的街巷里人聲鼎沸,小販的吆喝聲清脆又爽利,隔著兩條街能清晰辨出他賣的是什么東西。
隋玉哈口氣搓手,低頭交代說“集市上人多,你抓緊我可別走丟了。”
良哥兒點頭,他臉上興沖沖的,出門之前隋玉給他五十文錢,讓他到集市上可以買想要的東西。
出了軍屯再往前走一里多路就是人流涌動的集市,歲末的最后一個趕集日,商販將壓在手里的貨都推了出來,商鋪的伙計一改往日的冷淡,掬著一張燦如菊花的笑臉站在鋪前熱情地招呼過路人,路邊擺攤的小販聲音更大,他們眼尖嘴利,一口一個叔、奶叫得親切。
“屠蘇酒,賣屠蘇酒,年末喝口屠蘇酒,來年百病不生。”
挎筐的女人探頭看一眼,問“怎么賣”
“三十文一兩。”
“過年了還這么貴。”女人搖搖頭,捂住口鼻挎筐又走了。
“我這里還有桃湯,桃湯便宜,不嫌麻煩你買桃樹枝葉回去煮湯也行。”小販高聲喊人,“嬸子,桃湯我便宜賣給你。”
女人擺了下手,甕聲甕氣地說“已經買了。”
轉眼又被賣桃符的商販拉住,她仔細翻看兩眼,討價還價后,一十文買走一對桃符。
隋玉挎著籃子走在后面聽到聲,她走到賣屠蘇酒的攤子前,問“桃湯怎么賣”
“一十文一罐,明天就過年了,我便宜賣給你,賣完了我也清凈。”小販在她籃子里掃一眼,問“你沒帶罐子啊”
隋玉出門前沒想到要買酒湯,她拎起地上擺的一捆桃枝,說“這個怎么賣”
“五文錢你拿走。”
隋玉又抓兩把干桃葉和桃樹根,說“這些一起五文錢,我待會兒回去拿個碗來再沽一兩屠蘇酒。”
小販思量再三,接了五文錢,隋玉走的時候他不放心地囑咐“小嫂子,你待會兒可一定過來,我就在這兒等你。”
隋玉點頭,她又走到賣桃符的攤子上討價還價,用五十文請兩對神像回去。說是神像,其實就是在桃木上畫神官“神荼”“郁壘”的小像,簡單地勾勒幾筆,再分別寫上名字。在這個沒有紙張的時代,這就是門神。
隋良聽見賣飴糖的吆喝聲,他扯了扯隋玉的衣擺,手往前指。
隋玉帶他過去,三文錢一塊的飴糖,隋良掏錢買兩塊兒,他吃一塊兒,一塊兒喂進隋玉的嘴里。
“真甜。”隋玉瞇眼。
隋良也瞇了眼,他舔著飴糖尖尖吃得小心。
路過糧鋪,隋玉走進去買半斗米,送客人出門的伙計走過來問“你沒擺攤賣包子了好久沒見你來買面了。”
隋玉點頭,她伸出手給他看手上的凍瘡,說“天太冷了,手上的凍瘡惡心人,不能揉面,索性就沒做了。”
“那就等天暖了再賣。”伙計給她稱米,說“斤兩足足的,你看一眼。”
“還是老價錢沒
跌價”隋玉數錢。
“冬天不漲價就不錯了,還跌價”伙計笑。
隋玉遞過銅板讓他數,出門前,她笑著說“歲歲平安,百病不生。”
“哎,您也是。”伙計一路送她到門外。
過了糧鋪,隋玉站在路上想了想,已經沒什么要買的了,不過回去也無事,她牽著隋良在集市上逛。兩人跟著人流走,走到街尾穿過一條窄巷發現竟然有胡商叫賣的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