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良應好。
一家四口穿戴整齊,隋玉和趙西平各抱三卷竹簡,他們跟著太監離開驛站。這趟進城走的不再是宣平門,而是從西側的安門進去,進去沒多遠就看見了內城的城墻。
隋玉之前得了女使的訓導,她沒敢抬頭亂看,跟在太監身后沿著長長的宮道一直走,余光能瞥見往來的太監和宮女。待氣氛越發凝重時,來了兩個太監領走了隋良和小崽。
隋玉和趙西平跟著太監拾階而上,通傳后,二人走進宣室殿。
殿內還有其他人,隋玉和趙西平進門先給皇上行拜禮,之后又對跪坐在榻前的不知名大臣遙遙一拜,二人站定,目光微微上移。
“賜坐。”坐在上首的宣平帝說。
太監搬來矮榻,隋玉和趙西平跪坐下去,竹簡呈放在面前的矮榻上,就著這個機會,她快速掃一眼,在對面看見了耿中丞。
“玉掌柜年紀尚輕啊,寡人聽聞你在六年前就帶著商隊在關內關外行走了”
“是,敦煌來往的商隊多,看多了,我就心動了,也想出關去尋寶。”隋玉答。
“還真讓你尋著了,耿中丞說棉花種子是你在一個和尚手里得來的仔細說說。”坐在宣平帝下首的大司農開口。
隋玉擇去隋文安的身份,將大宛之行遇到從身毒國回來的和尚一事仔細交代一遍,跟著,不等他們再問,她又交代她種棉花的過程。
“為什么會想到做泥坯、罩油布育種育苗也是和尚教你的”大司農問。
“非也,是我聽和尚說身毒國氣候濕熱,我就想著棉花種植需要高溫,而敦煌的冬季太長,為了讓它能發芽,我想出用油布造出高溫的法子。我們商隊外出,夜里睡覺的時候會搭帳篷,帳篷是用駱駝皮縫制的,駱駝皮能隔絕風,睡上一夜,帳篷里比外面暖和多了,由此我就想到了油布。”隋玉解釋,她遞出矮榻上的竹簡,說“這上面記錄著我從一開始嘗試種棉花的所有思路和顧慮,包括棉種分批試種,二月一茬、三月一茬、四月一茬,不同溫度下棉種發芽的天數以及開花結果的時間。”
太監接過竹簡奉上去,宣平帝看了看,隨手遞給大司農,上面的記載很詳細,就是他不擅長種莊稼也能看懂。
“你認為棉花能擴大范圍種植嗎敦煌郡能種,武威郡能種嗎隴西郡和長安的水土也適合種棉花嗎”宣平帝問。
隋玉點頭,“從敦煌到太原郡,我帶著商隊走過兩次,關內的氣候我有所了解,水土更是比關外肥沃,是適合種棉花的。除了極冷的地方、常年多雨的地方,以及鹽堿地,旁的地方應該沒多大問題。關于這些問題耿中丞也問過我,過后我將我的想法寫在竹簡上了。”
趙西平將面前矮榻上的三卷竹簡遞給太監,太監又彎腰奉上去。
殿內安靜了許久,竹簡展開又闔上的聲音在大殿內時有響起。
隋玉暗暗吁口氣,心里還懸著事,她有閑暇的功夫打量殿內的布置,卻只是過眼不過心,她緊張地留意
著在座其他人的神色。
大司農朝隋玉看一眼,他神色莫名,轉而將手上的竹簡遞給宣平帝。
宣平帝眉頭一皺,他放下竹簡思索著,抬眼問“放營妓歸田種棉花你覺得我朝還缺種棉花的人”
“陛下,還有一卷竹簡是我對棉花種植的預想,去年我只有二千又六十八顆棉種,種了二畝棉,二畝棉收獲的種子在今年種下四十七畝棉花。今年有了種棉花的經驗,畝產比去年高,明年能種下六百畝的棉花,這還不包含我交糧稅的部分。”隋玉冷靜地解釋,見宣平帝若有所思,她繼續分析“六百畝棉花至少能絞七萬斤棉籽,暫且不算交稅的部分,七萬斤棉籽能種一萬四千畝棉花。也就是說后年春天就能在我們大漢的疆土上種下一萬四千畝的棉花。到了大后年,將會是二十八萬畝棉花,就是河西四郡的地全部種上棉花也種不完。”
大司農將一卷竹簡遞上去,他讓太監拿來算盤,算盤珠子噼里啪啦一陣響,他欣喜地朝宣平帝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