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擔心皇后的身體,過來安撫她一番。
皇后確實很傷心,用帕子拭著眼淚,“母后,臣妾一直盼著玄愔早點成親,以免像玄澤那般,沒留滴骨血就去了,哪知道”
說著眼淚又滾滾而下。
太后聽她提及先太子陸玄澤,同樣面露傷感之色。
太后怕她哭出個好歹,趕緊道“皇后,你也莫傷心,咱們小七好著,天下的好姑娘多得是,哀家會重新給小七再擇一佳婦。”
“可是”皇后低頭拭淚,“經此一事,誰不知道玄愔的未婚妻琵琶別抱,而且對象還是他的堂兄弟還不知道多少人嘲笑他。”
太后無話可說。
這確實是一樁丑聞,只是太后和元康帝震怒過后,也不能直接殺了榮親王世子吧莫說榮親王這些年立下的功勞不小,就是榮親王世子是宗室,也不好真的因這些事殺他。
太后苦悶地哀嘆一聲,“皇后,是哀家當年輕率了,不應該提那婚約的,對不住你們”她有些后悔,當年不應該為了恩澤慶陽大長公主一脈,就輕率地將七皇子的婚事許出去。
原本以為褚惜玉是個好的,哪知道會這樣。
皇后拭去臉上的淚,眼皮還有些紅腫,說道“這與母后何干母后也只是關心玄愔,想給他挑個好媳婦,當初臣妾也覺得那褚家二姑娘不錯沒想到,她居然會做出這種事來。”
太后越發的愧疚,覺得對不起皇后和七皇子。
皇后又道“臣妾也知曉當年慶陽姑母對母后有恩,母后想要恩澤慶陽姑母的后人,方才會促成玄愔和褚二姑娘的婚事,是褚二姑娘不懂母后的用心良苦”
太后臉上的愧疚又變成生氣,氣褚惜玉的不知好歹,如今倒是害得自己里外不是人,外頭的人還不知道怎么看她呢,給七皇子挑了這么一個不檢點的姑娘。
皇后看了一眼太后臉上的怒氣,又道“其實事情也不是沒有解決之法,褚家不是還有個大姑娘嗎”
太后愣了下,“褚家大姑娘就是那個和孟家退親的”
她人雖在深宮里,對這事也是有耳聞的,因為這事,安王和明惠郡主都被圣人斥責。
皇后點頭,溫聲道“母后,聽說褚家大姑娘是個規矩又穩重的,以前臣妾也見過她,小小年紀的,規矩禮儀十分不俗,若不是長平侯老夫人早早為她和孟家二公子定了親,其實臣妾覺得她配玄愔倒也使得。”
太后啊了一聲,吃驚地看著她,許是沒想到皇后居然這么想。
“母后,臣妾也是不突然這么想的。”皇后嘆了口氣,滿臉愁緒,“玄愔生來有疾,不愛說話,人也冷冰冰的,仿佛誰都走不進他的心,臣妾都要擔心他一輩子就這樣了。臣妾曾經一直想著,要給他娶個什么樣的媳婦,不能太活潑的,玄愔不喜歡活潑的,他怕吵;也不能太孩子氣的,不能體諒玄愔,最好要性子穩重,又能體貼人”
太后愣愣地聽著,越聽越覺得皇后說得也不錯。
孫子有重言之癥,沉默寡言,想聽他開口說句話都難,給他娶媳婦,確實要比給其他的皇子挑皇子妃要鄭重一些,不能委屈了他。
“臣妾看褚大姑娘就很不錯的,她明理懂事,人也穩重,定不會因為玄愔少言不語,就和他鬧脾氣”說到這里,皇后又難過地說,“臣妾知道夫妻之間若是無法溝通,難免會有爭吵,便想給玄愔找個懂事的、能照顧他、遷就他的脾氣,莫要和他吵架”
太后越聽越覺得皇后說得在理,面上已有意動。
皇后知道太后是個寬和的性子,說得難聽一點,就是個沒主見的,要不然當年也不會差點后位不保,連帶著圣人都保不住太子之位,還得仰賴慶陽大長公主襄助。
所以只要旁人說得在理,她就覺得有道理,能聽得進去。
皇后繼續道“如今褚大姑娘沒有婚約,她又是慶陽姑母的外孫女,不正好合了母后您當初想恩澤慶陽姑母之意嗎將她許給玄愔正是合適。”然后又狀似抱怨道,“其實當初,母后您應該是選褚大姑娘許給玄愔的,只是長平侯府的老夫人先給她定親,只好將就褚惜玉”
聽到這話,太后立即高興起來,猛地拍大腿“對,正是如此。”
她嘆了口氣,抱怨道“當年哀家也見過褚大姑娘,這孩子一個人坐在那里,乖乖巧巧的,格外好看,哀家就喜歡這樣的孩子,原本想著將這孩子定給玄愔的,可惜長平侯府的老夫人先一步”
皇后面上露出笑容,“如此不正好嗎母后,明明您當年要許給玄愔的是褚大姑娘,可不是褚二姑娘,想必大家都明白您的。”
太后越發高興。
這話趕著話,說到最后,都變成太后原本是相中褚映玉為七皇子妃的,可惜她有婚約,只能退而其次,現在一切撥亂反正,重新續定七皇子和褚映玉的婚事。
等元康帝和陸玄愔過來探望皇后,就見太后高興地和他們說“皇上、小七,其實哀家當年給玄愔定下的是褚大姑娘,只是因為她有婚約,只能退而求其次,定下褚二姑娘。現下褚大姑娘沒了婚約,那就讓她嫁給小七罷,她合該是小七的媳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