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好問一聽便知就里從七品的宣義郎,這是個散官啊
唐時的文散官是指不帶職事的文官頭銜,以酬答官員的勤勞與功勛。安史之亂時,天子為了收買人心,曾準備大量的空白敕牒,誰肯效忠,就當場填名字發一張。當時五品以下的文散官簡直滿天飛。
到了現在,宣義郎依舊是有名無實的官銜,算是個榮譽,頒給候補官吏。
李好威看看舊日玩伴小堂弟,看見對方穿著一身半新不舊的藍布襕衫,而他自己以后就將是一位穿綠袍的七品官了。李好威頓時覺六郎無法跟上自己的腳步,有點拖后腿。
于是李好威老成開口道“小六,你也老大不小,該為自己考慮清楚將來想要做什么營生,做官還是入伍傳道受業的師父那里要時常走動,認得的朝中官員要定期拜訪,往后絕不能像以前那樣不長進對了,你那總讀不進書的毛病,現在拗過來一點沒有”
李好問聽著著實無語。
在穿越之前他也見過好多這樣生在蜜罐里的人他們都沒什么壞心思,但都有種與生俱來有種優越感,這種優越感讓他們將父母蔭庇和優越出身帶來的成就統統歸功于他們自己,認為這源于自己的“努力”。
李好問不擅長也不喜歡與這種人打交道,只隨口敷衍兩句。李好威“苦口婆心”了好久,終于放過他,改與其他趕來慶賀的親戚們應酬。
這時族老李貽背著手踱步而來,上上下下打量一身布衣的李好問,皺了皺眉,似乎覺得這個堂侄和以前一樣,沒什么長進。
“好問,敦義坊那座宅子怎么樣了你打算什么時候搬出來”
還沒等李好問答話,李貽已經開始念叨“你父母妹妹都不在了,一人獨住豈不是沒人照拂。搬來和好威一起住,衣食起居有人照應,仕途上好威也能好好提點你。”
李好問這感情好我從敦義坊搬出來,族老您多得一棟房子不說,好威堂兄再多兩個不要工錢的免費跟班
族老李貽卻還在叨叨“都還沒及冠,身邊只有一個小廝,何必住那么大帶園子的宅院敦義坊地段不錯,你一搬出來族里就去尋牙人,將那院子賣了,正好每一房都補貼一點”
李貽聽不見李好問的心聲,不知道這個面上笑容可掬的年輕人此刻正在心里悄悄地承諾“媽媽,妹妹”
“我答應過你們的,這座宅子我一定會為你們保住”
“即使你們并不真實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