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裝不下去了,再裝楊崢就要跑到別人家了。
這突如其來的態度轉折,令眾人目瞪口呆,懷疑自己是不是聽錯了。前一刻還趾高氣揚的孟鶴堂,更是如遭雷擊,僵在那里。
他們的判斷發生嚴重失誤,荀子說出那句話,只是想嚇唬楊崢,并非出于對這小家伙的輕視。早在一個月前,荀子就曾目睹楊崢的風采,極為青睞,又怎么會拒絕他?
不是楊崢不知天高地厚,而是以他的天賦和心性,絕對配站在圣人的肩膀上,去看那天有多高,地有多厚!
場間死寂,眾人陷入震驚的情緒中,面容僵硬。
楊崢對此并不意外,沒急著答復荀子,而是用一種極其平靜的眼神,看著蘆棚里的孟鶴堂,什么話也沒說,反諷意味卻無以復加。
說我不配,說我白日做夢?你算什么東西!
孟鶴堂被他這么盯著,臉色青紅不定,感覺像被他抽了一耳光,心底羞怒,但又沒法再嘴硬辯駁。
剛才他嘲笑楊崢癡人說夢,妄圖攀附荀圣,大家都聽得真切,言猶在耳,而此刻,荀圣的態度也很明確,言語間充滿欣賞之意,兩者對比下,反倒是他活脫脫變成小丑。
他咬牙切齒,眼里快噴出火來,想要回擊楊崢,又怕激怒荀圣,不敢開口,只好以神念暗中傳音。
“蠢貨,少得意忘形!你以為,他真看重你的天賦?什么狗屁修儒奇才,你只不過是被他利用的工具而已,若非趕上祭酒之爭,你根本就入不了他的法眼!”
事到如今,他仍不甘心承認,是楊崢的耀眼表現打動了荀圣。
話雖這么說,其實他心里也清楚,荀圣這個人性情孤高,極不合群,也從不追名逐利,在潛心悟道的同時,只想把大道至理流傳開來,除此別無所求。
為了一屆祭酒,便違背本意,收一個自己不看好的弟子,這絕非荀圣所為。他既然親自開口,就說明真的欣賞楊崢,而不是利用,他不屑于做出蠅營狗茍的小人行徑。
楊崢聞言,沒把孟鶴堂的貶低放在心上,抬頭望向虛空,答道:“既然前輩垂青,愿收我為徒,那我理應進入儒家。”
他雖然跟荀子只有一面之緣,還不熟悉對方的性格,但根據他對歷史上荀子的了解,此人志趣高潔,并不是奸詐險惡的小人,應該不會僅僅出于祭酒之爭,就勉強收下自己。
換句話說,荀子配當他的老師。
為防止夜長夢多,他承諾選擇儒家。
他以為,雙方你情我愿,一拍即合,應該不會橫生枝節,不料,他的話剛說完,虛空中又響起另一道話音,正是道家的環淵老祖。
“楊崢不能進儒家!”
這句話強硬而堅決,毫不顧忌荀子的顏面,分明是要阻撓荀子收徒,不禁令眾人感到驚愕。
道家不愿讓楊崢去儒家,成為自己的勁敵,這點在情理之中。問題在于,老祖怎么有這么大的底氣,敢口無遮攔,當眾壞荀圣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