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代不寒而栗,被他的冷冽眼神盯著,只覺如利刃刺骨,心底說不出的冰涼。小小年紀,竟有如此可怕的目光!
楊崢很快移開視線,不再看蘇代。
他并沒因成功破境,而趾高氣揚,放出什么必殺之的狠話來。這種深仇大恨,牢記在心即可,如果說太多,反而會讓縱橫家警醒,生出早絕后患的警覺,只會惹出更多禍端。
他默默攥緊拳頭。從今往后,他跟鬼谷縱橫誓不兩立!
戰臺旁邊,那名主考官干咳一聲,說道:“時候不早了,關于楊崢的歸屬,今天還是要定下結果才好。”
說這話時,他的視線盯著戰臺地面,沒有看向任何人,像是在自言自語。
這是沒辦法的事,他也很為難。若按常理,各家流派都已表態,接下來,只需楊崢作出選擇即可。但問題在于,事態的發展超出常理。
齊王的詔書里說得清楚,要讓楊崢拜入道家,可根據眼前的形勢,環淵還愿意再收這個沒法修道的親傳弟子么?畢竟誰都知道,楊崢的路被鬼谷子給堵死了。
事已至此,各方都騎虎難下,沒法做出皆大歡喜的裁決。
楊崢明白各方的心思,平靜說道:“出現這樣的狀況,誰也沒法預料。無論我選擇哪一家,都失去意義,只會浪費彼此的精力。所以,我想退出。”
此言一出,全場嘩然。
冬試魁首放棄進入學宮,這樣的結果,實在太驚世駭俗。如果放在冬試前,事先把結果告訴大家,絕對任何人都不相信。
無數人夢寐以求的風光和機遇,就落在楊崢手里,卻被他放棄了。就算他跟縱橫家賭氣,誓不妥協,留在學宮也好啊,還能享受到優待,這輩子衣食無憂。
在最后關頭棄權,這樣太可惜了。
眾目睽睽下,楊崢轉身走向臺下,步伐堅定,對這個舞臺、對先前的風光,沒有半分留戀。
一輩子太短,需爭朝夕,既然看清自己的前路,知道自己不屬于這里,又何必在這里浪費時間?
跟虛榮和面子相比,他始終選擇理性。
“且慢!”
當他的腳即將離開最后一道臺階時,虛空中忽然響起話音,令他身軀凝滯,停在了那道臺階上。
“好不容易才走到這一步,何苦如此決絕。”
楊崢聽出是荀子的嗓音,心頭微暖。
剛才陷入破境的危機時,承蒙這位老人指點,他才得以化險為夷,迎來轉機,此刻對方又出言挽留,這是莫大的恩情,他發自肺腑地感激。
偌大學宮,只有荀子師徒,讓他感受到人性的溫暖。
他什么也沒說,仿效儒生們的禮節,微整衣襟后,深躬下身軀,一揖及地。
這是他能做到的、最大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