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玄擁有龍魂霸體,他的老師也有,原來是一脈相承。既然我也有,莫非我跟他們真有什么淵源?”
他知道,自己離事情的真相越來越近了。
“當年他說,心鏡破碎,其實沒什么大不了的。換個角度想想,世人只擁有一面心鏡,而他的鏡子裂成無數碎片,就等于擁有無數面鏡子……”
楊崢愕然。
那人說得好有道理,他無言以對。
“基于這個想法,那人還做出更大膽的構想。他認為,既然有無數鏡子,就可以嘗試同時修煉無數流派的功法,只不過,每面鏡子變小,再無法令道種植根,所以沒法像常人一樣,培養出成熟的道樹。”
鏡子的面數固然增多,與之相應的,是每面鏡子的面積大幅減小,蘊涵的道心之力有限,不會出現史無前例的“多棵道樹同時生長”的奇觀。
“剛才看你破境,不知為何,我突然想起當年那人,想起這個構想。雖然目前我還想不出,該如何利用它,不過,你若跟我回去,咱們詳細參悟,未必不會發現新的奇跡!”
楊崢怦然心動,生出更多念頭。
“看樣子,熟悉那個神秘人的知情者,除了龍魂,也包括荀子。既然龍魂又陷入沉寂,我何不從他那里打開突破口?即使探索失敗,至少我能弄清,是誰躲在幕后,意欲拉攏我……”
另一邊,荀子同樣有自己的心思。
“這小家伙本是棟梁之才,心性純良,之所以變成這副模樣,實屬身不由己,被鬼谷子所迫。無論如何,我不能讓他走那人的老路,留在我身邊,能防止他墮入魔道。”
以力撼道,本身并沒有錯,錯的是不擇手段,到處殺人噬血。
到了這份上,荀子還肯收楊崢為徒,著實用心良苦,考慮的已不再是賺取氣運,而是為了他好。
趁著楊崢思考的片刻,荀子再次傳音,對外界說道:“大王降詔,本意是表彰楊崢的功勛。如今,楊崢已不適合再入道家,但是,王命既出,隆恩不能取消,該賞的還得賞。”
環淵一直冷眼旁觀,把剛才荀子的話聽得真切,冷冷說道:“這是何意?”
他沒立即反駁,因為荀子說中了他的心事。既然知道楊崢懷有縱橫家的道種,沒法真正加入道家,那么,他當然不愿再收楊崢為徒,該如何處置詔書,的確是一道難題。
所以,他想先聽聽荀子的說法。只要能消除他的煩惱,他不介意贊成荀子一次。
荀子說道:“只要是在明年換屆前,我就還是祭酒,擁有任命權。我決定,對楊崢格外施恩,聘請他成為學宮的客卿,享受博士待遇,以此來發揚大王的本意,如何?”
聽清荀子的提議后,人群頓時炸開了鍋。
讓新生當客卿,這絕對是史無前例的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