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番感悟,如果從普通人嘴里說出來,大概不會產生多少影響。但考慮到楊崢很可能是未來的秦始皇,會坐在龍椅上治理天下,王霸之道的意義就極為深遠。
嬴政的霸道足矣,楊崢作為穿越者,若能補足王道,實現真正的王霸并行,那將是天下之幸,更可能改寫秦二世而亡的歷史走向。
荀子深以為然,欣喜于楊崢的見解竟跟自己不謀而合,轉頭看向韓非和張蒼,“聽到了沒,你倆既入我門下,霸王氣是必修課程,要把楊崢的話牢記在心。”
兩人愕然。
楊崢跟他們明明是同齡人,但聽荀子的口氣,楊崢這番感悟就是標準答案,竟能代替老師,給他們上首堂課。老師真會省事,也真的抬舉楊崢!
不愧是客卿大人,這職位果然不是白給的。
楊崢對此置若罔聞,繼續說道:“對待不同的人、不同的形勢,采用不同的策略,這是王霸之道的精髓。若能拿捏好其中的火候,不偏不倚,霸王氣也就練成了。”
說到“不偏不倚”四字時,他略微加重語音。
荀子何嘗不知他的用意,唏噓道:“不偏不倚,確實是這么回事,但問題在于,有多少人能做到?在外人眼里,溫青和蕭白被視作頂尖強者,但在我位老師眼里,他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這些道理,他早就對青白二人講過多次,兩人也記在心里。然而,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讓人通曉道理容易,讓人貫徹施行卻很困難。一個呆板近迂,一個蠻橫不仁,都偏執到了極致。
所謂修道,其實就是放下自我。
荀子深深看楊崢一眼,“好在新收的兩名弟子,應該會省心很多,不至于步那倆的后塵。可惜的是,咱們沒有成為師徒的緣分,否則,以你對霸王氣的感悟,未來絕對能超過我。”
韓李張三人聽得頭皮發麻。超過荀子?那豈不是說,楊崢如能修儒,很有希望成圣?這份褒獎太重了!
楊崢睜開眼眸,表情苦惱,“前輩,您知道我體內現在是什么狀況嗎?”
荀子問道:“怎么了?”
楊崢將手按在丹田部位,說道:“從剛才我開始悟王霸之道后,丹田內就憑空生出些許真氣,透著某種玄妙的意蘊,我想,應該就是霸王氣。”
荀子感到動容,“什么?你體內出現了霸王氣?”
跟孟派的浩然氣相比,由于荀派同修王道和霸道,更為艱深,因此,難以迅速領悟。儒生們種下荀派的道種后,往往要苦修很久,才能摸到道意的邊緣,生出霸王氣。
從荀子創道開派以來,以最快速度掌握霸王氣的人是蕭白。他用了一年時間,才生出一絲霸王氣息,至于眾多普通儒生,至少需要三四年以上才行。
而楊崢開悟,只在一念之間。
悟道這種東西,果然比修煉武技更依靠天賦。
荀子震驚之余,想走過去親自檢查一番,卻被楊崢攔住。
楊崢的丹田內除了霸王氣,還有龍珠和火牛內丹,這些東西淵源太深,可不敢輕易讓荀子看到。
“如果換成一名正常的儒生,現在就可以繼續感悟,將生出的霸王氣引入道種,當作灌溉的養料,促使種子萌芽生長。可是您知道,我沒有道種……”
進入道心境后,修行的方式很簡單,就像楊崢說的這樣,無非是以道意滋潤道種。但就是這么簡單的方式,楊崢卻永遠無法做到。他不僅沒有道種,連心鏡都破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