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了”
“這個新的源能技巧,運轉起來,和我的一個刀訣十分相似。”
沈彌想了想,道“或許,這兩者也可以結合一下。”
不苦不餓大師和沈彌十分相像,或者從某種角度來說,他們就是一類人。沈彌并不是一個按部就班學習別人技巧的刀客,相反,他自己本身就是一個極具創造力的武道宗師,那被前世武界奉為集刀技之大成的寂兮七勢刀,就是最好的證明。
“哦”
不苦不餓大師來了興致,“怎么說”
沈彌的寂兮七勢刀,七種刀勢,各有特點,比如脫胎于養刀術的起勢,注重突破與爆發的進勢,偏防守的御勢,以及注重以意御刀的止勢等等
每一種刀勢,都有能夠用到的場合,但這其中,獻勢天明月,算是個例外。
這一招相比其他的刀勢,風格并不明顯,在前世,天明月是以快著稱的刀勢,結合了前世兩個武道大家的特點融合創造出來的。但是在這個注重機甲與武學結合的世界,天明月這一招就顯得有些尷尬了。
因為機甲的存在,與其恐怖的輔助能力,職業選手很輕松就能突破音速,完成超人般的動作。如此相比,獻勢天明月其快如風優勢就體現不出來了,而威力上又不如雷賜,突圍能力也不如燕回風,算是沈彌到這個世界以來,使用的七勢刀中頻率最低的一招。
他并不覺得自己的七勢刀已經是完美,還有很多可以改進的空間,來到這個世界以后,他也經常在研究如何讓機甲與自己的刀法相結合,達到更加圓融的境界。和初來這個世界相比,沈彌的七勢刀無疑有了很多相應的改良,比如雷賜這一刀,與雷髓相結合后,爆發力更上一層樓,威力也更為驚人,在面對聶溪的劍時,也能作為殺招與之抗衡。
唯有獻勢天明月這一刀,沈彌一直沒有找到很好的改良空間。
如今不苦不餓大師創造出了新的源能技巧,沈彌在接觸過后,赫然發
現它的源能運行路徑,和天明月這一招的螺旋勁氣極為相似,于是,一個大膽的想法也隨之誕生。
上一世的武學中,可沒有“刀氣”這種仿佛小說里的充滿玄幻色彩的東西,但在這里,通過機甲與源能的結合,卻能夠做到,如果轉變一下思路,他的七勢刀,或許也可以加入一招以驚蟄的刀氣為基礎的全新刀勢
說干就干,沈彌向來是個行動派,腦海中有了這個初步的構想后,立刻起身,和不苦不餓大師探討起來。
有不苦不餓大師這樣一個源能領域的教科書在,沈彌的構想有很多涉及源能控制的地方,他都能給出建議。對于沈彌的想法,不苦不餓大師也同樣很感興趣。
一老一少兩人一拍即合,當即就湊到了一起研究起來。
另一邊,宋鑄長老他們也初步完成了一代驚蟄的改裝,帶著機甲來到了訓練場的位置。
機甲整體的外觀設計和之前并沒有太大差別,但細節的地方明顯變得更加精細了。宋鑄長老的審美向來在線,這次對驚蟄完成了一次徹底的改裝,使得它看上去更具流線感,更貼合身體,機甲表面為了配合內部全新的源能節點,加入了交疊結構,外層就像是覆了一層勾著亮色銀邊的鱗,顯得更加有質感,與其說是機甲,倒不如說更近似于藝術品了。
這臺造價驚人的一代驚蟄乃是整個璃瓏塔的結晶,宋鑄長老有些得意地介紹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