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上,臣贊同您的看法三川郡之民乍然去往各地,并無良田可耕,即便王上明日就下令遷移,待他們抵達各地、開出數畝貧瘠荒地之時,亦早已錯過最佳春耕時節,屆時,若因糧食短缺與當地民眾發生沖突,不但會重新國內引發私斗之風,亦無人會感激王上提早疏散之苦心吶”
“如此一來,待地動平復后,百萬之民即便重新遷回三川之地,亦會與朝廷離心離德,故而,不如在此時雪中送炭,貼補他們一些糧食”
隗狀怒得胡子都在顫抖,氣咻咻道,
“李廷尉,你此番殷殷勸王上貼補糧食,可知朝廷究竟要貼補多少進去三川郡數百萬之民,若按一人一石貼補,朝廷便要耗費數百萬石之糧如此一來,待我大秦將士再次征伐之時,還能拿何物與六國爭斗這不是遍布漫山遍野之煤石,這是一年才能產出一季之糧食啊”
他心痛啊先前,王上頒發以煤贈庶民之詔也就罷了,他那時不站出來反對,是知曉煤長在地里,只需耗費人力挖出來便能收獲,既然君王年輕氣盛想收買庶民之心,他便睜只眼閉只眼任由王上糟蹋煤石了。
可糧食不是彎腰就能從地里撿到的啊,南陽郡那數萬石糧種,已足夠讓他心情郁郁一段時日了,哪知王上如今竟開口就要開倉賑糧
這般想著,他忍不住劇烈咳嗽起來,王綰急忙上前扶了他一把,轉身勸道,
“王上啊,商君變法之精髓,便是削民力而富國庫,而秦軍最為震懾六國之處,正在于秦國糧草之源源不絕,縱是持久戰亦無軍糧短缺之憂啊,若此番開倉,實在于秦國不利啊,求王上三思啊”
原本就不同意的文臣們紛紛跪下附和,桓猗看在眼里,心頭頗不是個滋味,他雖然也不贊同嬴政開倉賑糧,但他更見不得眾人這般咄咄逼人逼迫君王
想到這里,他立刻大喝一聲,“王上既然這般決定,自有他的道理王上,臣也贊同您的看法”
嬴政點點頭,輕笑道,“桓猗所言極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大秦眼下忙于采煤一事,冶鐵之事亦在著手進行,寡人今年無意興兵,故而,諸卿無須憂心軍糧。眼下,既然文臣武將皆支持寡人為三川郡民開倉賑糧,此事便這般定下來了”1
文臣們面面相覷后,猛地齊刷刷
看向李斯和桓猗,文臣武將皆支持王上就他倆
眾人還沒緩過一口氣暗松之時,嬴政又收起笑容,肅聲道,
“但寡人不欲興兵,不代表大秦不想奪城,眼下三川郡地動一事,于我大秦而言固然損失頗大,但韓國地動之事,寡人卻認為,此乃我秦軍兵不血刃滅韓最好之時機”
待他將自己與明赫不謀而合的計策娓娓道來后,李斯忙第一個站出來附和,此確乃妙計,但它只能由君王自己提出來。
暗暗后悔方才附和王上而中計的桓猗見狀,不由怒道,
“李廷尉,你身為朝廷重臣,豈會不知我大秦看似家大業大,實則去歲大旱收成銳減,又何來余糧幫扶那起子六國災民”
李斯笑著朗聲道,“桓將軍真乃一葉障目也您熟讀兵法,焉能只看到秦國的付出,卻看不到秦國若施此攻心之舉,能為朝廷省下多少軍糧,能少犧牲多少將士,能開墾出多少荒地,又能得到多少勞動力”
桓猗嗤道,“勿扯這些無影之事我且問你,我大秦既得仙人襄助早獲此天機,為何要將消息透露給韓王若那廝早做準備遷走梁城之人,我秦國此番設局,豈非白忙活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