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時,春尚書來到養心殿東配殿,向太師施禮道“末將參見太師,太師有何指令”
太師道“春尚書,你速攜人員帶甄郎中一同去鄴律國國都,請華郎中前來為陛下診病。事情緊急,你要快馬加鞭,不可路途耽誤。”
春尚書施禮道“請太師放心,末將定當竭力辦好。”言畢,辭別太師,安排接華郎中事宜去了。
辰時末,春尚書帶著甄郎中走出王宮,接華郎中的隊伍已候在王宮門前。只見這隊伍最前面是一輛雙馬牽拉的圍蓬馬車,馬車寬大,織錦簾掩門,蠶絲紗遮窗。兩名趕車軍士立于蓬前這是一輛皇家御用馬車。這馬車不僅寬敞,而且跑的快。后面是三十名軍士,每人各騎一匹戰馬,整整齊齊排成兩隊。戰馬威猛彪悍;官兵們雖然都是便裝,但個個精神。這陣勢,好似國王出行,好不氣派。
看官要問,接一郎中,還用得著如此隆重看官你不知,這是春尚書特意安排,并非是為了顯示排場,而是為了路途上節約時間,盡快把華郎中接到王宮來。這話怎講您且慢慢往下看便知。
春尚書吩咐甄郎中坐上馬車,又將裝有金銀的包袱交于趕車的軍士,放進車內。自己也騎了一匹戰馬,跟在馬車后面。一行人馬,沿著王宮前大街,直奔京都城東門而去。
鄴律國國都,位于女兒國京都城正北偏東,約有六七百里路遠。兩國之間多是平原,平時兩國間多有商貿往來,因此,兩國間有官道相通,每隔五六十里路,也都設有驛站。
春尚書一行,出了京都城東城門,即快馬加鞭,一路奔馳。車馬揚起的塵土,遮蔽了隊伍,只聽得馬蹄聲和車輪聲震天地響,猶如狂風卷沙,又似悶雷擊地。過往之人見了,無不心驚膽戰,老遠就紛紛避讓。
春尚書一行,每到一處驛站,就更換馬匹,并留下兩名軍士,等待接替回程之人。更換完馬匹后,繼續前行。如此這般,一直跑到深夜。春尚書見軍士們在馬背上顛了一天,累得確實撐不住了,便吩咐大家驛站里歇息,明日一早再出發。這一天下來,也苦了甄郎中,雖然在馬車里能坐、能躺,比騎馬輕松,但是顛簸得厲害,如在篩筐里一般,晃動不止,坐不住,躺不下。下了車,頭暈目眩,嘔吐不止,甚是痛苦。
第二天,雞剛叫,春尚書就催促大家起床,軍士們艱難地爬起來,下了炕,一個個彎著腰,撇捺著腿,走路都費勁。勉強地吃了點東西,再次上路。直到第三日午后,才來到鄴律國國都。這國都果然氣派,比女兒國京都城繁華許多。人來人往,商賈不斷。但她們無暇顧及,直奔客店。到了客店,讓店小二喂上馬。
春尚書見她們一行,連同甄郎中,就剩下了六人,其她之人都被留在了途中的驛站里。她對四位軍士道“你們四人在客店里抓緊歇息,等華郎中來了,你們就上路。路上,每個驛站換上留下來的人馬,繼續趕路。這樣歇人換馬,就是不能歇馬車,讓華郎中辛苦些,直奔我國京都城。”
軍士們忙道“遵令。”
春尚書顧不得吃飯,簡單地洗了把臉,整了整衣服,帶上些金銀,就與甄郎中匆匆忙忙地出了客店,去請華郎中。
甄郎中引領春尚書,轉過幾條街,來到玉函街,沒走多遠,就看見一處掛有“華氏醫館”匾額的沿街門面老房。往日熙熙攘攘的醫館門前,今日異常冷清。走近一看,門上上了鎖。甄郎中心里納悶,便又向前走,來到醫館后的華家老宅前,只見大門關著,兩扇黑漆大門上各斜貼了一張白紙條,那白紙條格外地扎眼。甄郎中立時明白了華家剛出了喪事。不禁暗自叫苦到“這如何是好”
這正是女王命在旦夕中,急需名醫救性命。千里迢迢相求來,不料卻吃閉門羹。
欲知后事如何,請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