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翁聽后自言自語的道“孺子可教也。”又對李友朋道“你是忠義之人,必當逢兇化吉。”
李友朋只當是老翁的隨口安慰與奉承,也不當真,隨口應和道“謝謝老人家吉言。”
老翁又道“后生,你既然是個仁義善良之人,我想,你也不會忍心看著我這個無依無靠,孤苦伶仃的窮老頭子死后破席裹身,連個棺材盛斂也沒有吧常言道行好行到底,送佛送到西。你既然是善人,不如再行一次善,做一回好人,把這口壽材送給我吧。”
李友朋聽了,心想這個老頭,說了一大堆的奉承話,到頭來是為了騙我這口棺材呀。于是心里有些不高興,道“老人家,你這不是強人所難嗎我是將死之人,還要等著這口棺材收斂哪。”
老翁道“你死得了死不了還不一定,可我老翁都這把歲數了,肯定是沒了幾日的活頭,所以,你不如我需要他。”
李友朋聽了很是生氣,心想你這不是胡攪蠻纏嗎但見他老態龍鐘,是位長者,又不好發火,便強忍著心中氣憤,委婉地拒絕道“老人家,按理說,你張了這個口,我作為晚輩的,不能駁你這個面子,應當奉送給你才是,可是”
老翁打斷李友朋的話,不高興的道“可是什么你不舍得”
李友朋為難的道“老人家,晚輩不是不舍得,只是覺得,我干了一輩子木匠,到死了卻連口棺材也沒用上,實在是可悲。”
老翁道“你不還是不舍得嗎我算是看透了,你這仁義也是分人來的,知道我這老頭子沒什么用,就不講仁義了。”
李友朋知道這老翁是說他“假仁義”,用話來激將他。心想你不就是想要這口棺材嗎我才不上你的當,不管你怎么說,這口棺材我是不能送給你。便沒有理會。
老翁哀嘆道“人人都把仁義講,事到跟前全遺忘。可憐我這孤苦人,死后只有破席葬。”
老翁見李友朋依然不再理睬,很是失望,悻悻地轉身離去,邊走邊感嘆地道“真是有眼不識泰山,謀面不識神仙。也是個愚鈍不開眼,舍命不舍材的蠢貨。”
你道這老翁是何許人也,也敢自詡神仙看官有所不知,這老翁是東土大唐國,東海岸邊,蓬萊仙島上的太虛真人。他出島來,要尋覓幾位忠義善良之人,納其為徒,傳承其虛無飄渺之法。今來到這女兒國里,恰巧碰到了李友朋,有意考驗他,卻最終還是讓他失了望。
這正是肉眼凡胎李友朋,對面不識真人容。為了一己身后事,竟要錯失把仙成。
欲知后事如何,請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