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仙子沉思道“送人玫瑰,手留余馨;積善之家,必有余慶。華老先生與華氏一家必有善報。”說罷,走出配殿。
此時天已微亮,牡丹仙子走到院子中,轉身對玫瑰和月季二位住持揖首道“二位住持保重,愿佛祖保佑你們。”說完,踏上云朵。
雪白色云朵緩緩升起,至高處,如疾如風,飄然而去,轉眼間便沒了蹤跡。
玫瑰和月季二位住持跪地仰視,依依不舍,淚眼恭送。
且說剛才,京都城里巡夜的軍士,巡邏到佛仙殿西配殿外,聽到西配殿里有人講話,起初并未在意,因二位住持日日都起得這般早,收拾好院子,上好第一炷香,再開門接納香客。可后來,軍士卻隱約聽到“陛下”、“奴婢”、“朕”之類的話語聲。軍士們心里生了疑惑,犯了嘀咕。心想天還未亮,佛仙殿大門還未開,國王陛下怎會來到這里莫不是有人聚集在此,枉自稱王,想要謀反不成
領班的軍士臘梅,留下兩名軍士繼續仔細探聽,自己則帶著其余的幾人悄悄來到佛仙殿院門前,透過門縫向里張望院子里靜悄悄的,沒有一個人影。于是,便與軍士守在大門外,仔細觀察里面動靜。過了好一會,見西配殿里有人走出來,臘梅見了,來了精神,吩咐軍士,做好擒拿謀逆之人的準備。卻見走出來的是一位二十來歲的女子和兩位住持。這女子來到院子中,對二位住持說完話,踏上了一朵白云,那白云飄悠悠地上升,升到半天空中,忽地一下就飄走不見了,直驚得臘梅等幾名軍士目瞪口呆,半天緩不過勁來。好一會,才如逃命般地跑開了。
軍士們回到營房,議論開了,覺得佛仙殿奇異莫測。有好事者聽了悄悄地報告了校尉,校尉覺得驚奇,報進宮里。御侍官聽到報,想那定是仙人下凡來到佛仙殿,此乃女兒國一大奇事,吉祥之兆,便稟報給國王“龍子”。
龍子國王聽后驚喜不已,便向其母已經退位的老國王柳艷稟報。
老國王柳艷聽了,立時想起那定是升仙的先王下凡,急忙讓國王龍子陪同自己,到佛仙殿上香。
新老兩代國王,在百官和宮女們的前呼后擁下,來到佛仙殿。二位住持趕忙恭迎,親陪二位國王上了香,祭拜了,又請二位國王到西配殿小息。
老國王柳艷開門見山問起凌晨之事,二位住持便以實相告。二位國王聽了,禁不住連連對天祈禱。
老國王柳艷見二位住持如此得先王喜愛,能與先王對話,發自內心、至真至誠地尊奉二位住持為“亞仙”。自此“亞仙”便成了二位住持的雅稱、法號。
二位亞仙克已奉佛,始終如一。世人無不敬仰、敬畏。又三十余年后的一日,二位亞仙又起了一個大早,一同為菩薩和先王上完香,回到西配殿,坐于椅上歇息,二人靜靜地圓寂,享年八十四和八十三歲。龍子國王降旨,將二位亞仙仙體裹以泥灰,再貼金箔,供奉于佛仙殿正殿西一間,陪同菩薩和牡丹先王,一同受萬民敬仰。這是后話不表。
再說牡丹仙子,辭離了佛仙殿,一路飛馳,直來到泰山之巔,她見一輪紅日于東海里噴薄而出,放射出萬道霞光。萬千云朵,如火如荼。望近處,云如滄海,翻卷奔騰;山巒如舟,漂浮云端;松柏如翁,泛舟蕩漾。置身山巔,如臨岸邊;看得見日出,視得到天際;既心曠神怡,又激情澎湃。只感嘆自己活了數十年,卻是第一次見到如此美景。
牡丹仙子雖還留戀,但不敢怠慢,戀戀不舍,向碧霞祠走去。來到祠前,見祠門已開,輕步走進祠里。怡人、怡心正在打掃祠院,牡丹仙子上前施禮,道“敢問仙姑,元君天尊可在”
怡人停住手中活,道“施主何人這么早就來進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