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溪村多山,耕地并不遼闊,梨花阿翁做貨郎攢了錢后,四處雇人開荒才有現在的幾十畝田地,有了糧食,他又開始做米糧生意,糧倉從一個建到四個
十幾年間,梨花家一直是最富裕的。
而現在,村道上那個裸著腿毛的趙鐵牛竟說她家沒有余糧了,怎么可能
“三堂弟”村民指著癲狂跑回家的趙鐵牛,難以置信的問趙廣安,“你家糧倉空了”
“不然呢”趙廣安垂目,俯視著說話人,“你當我吃飽了撐著的沒事帶全家老小逃荒玩啊”
“”
村民們震在原地,而趙鐵牛仍在吶喊,“媳婦,裝上糧和水,咱逃難去啊。”
不知是不是太過急切,“啊”字都破音了。
關于逃難,昨晚老村長苦口婆心說了許多,他們再不當回事也知道老村長沒有壞心,村里除了地主,老村長家的田地最多,這一走,莊稼只能爛在地里,明年田地該休耕,種不種,日子都不會好過。
村民們聽到趙鐵牛家里霹靂哐啷的,不由得煩躁,偏老村長還在遠處嘶吼,“廣安啊,咱祠堂祖宗們的牌位給你裝好了,你記得搬上車啊。”
村民們心里頭更亂了。
有急性子的漢子問他媳婦,“媳婦,咱跑不”
他媳婦猶未回神,“往哪兒跑”
還能往哪兒跑當然是往城里跑啊,他扔了籮筐,“我問問娘去。”
知道地主家開倉放糧,村里老人孩子都出來湊熱鬧來了,孩子們圍著牛車,滿臉艷羨,而老人們的目光都被那口油漆锃亮的棺材吸引了去。
黃褐色的木材,紋路清晰,四周栩栩如生的花鳥相襯,比幾年前看著更大氣了。
望著這些羨慕的目光,老太太心里十分受用,脊背挺得直直的,目不斜視的看向前方。
見妯娌站在路邊,兩側是籮筐和木桶,她清了清嗓子,“四弟妹,把棺材帶上啊。”
師傅不做倒地木,生前不備好棺材,死后去哪兒弄棺材去
老太太語重心長,“咱這把年紀,說沒就沒了,你不帶棺材,死了咋整”
“”
妯娌兩年輕時就不對付,分家后更甚,這些年,但凡遇到,必陰陽怪氣對方一番。
因為元氏,老太太沒少遭老吳氏白眼,也就棺材能讓她高出一頭。
裝沒看到對方射來的眼刀子,老太太貼心的喚幾個侄子,“大壯,把你娘的棺材帶上。”
趙大壯撓頭,目光詢問他阿耶。
老村長聽到老太太語氣就頭疼,啞著嗓子道,“帶上吧。”
幾兄弟掉頭進了院,湊熱鬧的老人們捏著下巴,腦子里快速合計著。
有年輕媳婦沒搞明白眼前的狀況,“誰逃荒帶棺材啊”
老太太不樂意了,帶棺材怎么了她還把死后燒的香蠟紙錢也帶上了呢。
見問話的是堂親,她沒擠兌人,只道,“人老了,不知哪天就去了,有口棺材,我就是死也死得安心點。”
這話可說到老人們心坎上了,人過五十,圖的不就一口好棺嗎
換成她們也要帶棺材的。
老太太出了風頭,滔滔不絕,“別看棺材占地,但能裝東西啊,我家糧食都擱里面放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