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成這樣還嘴硬,老方氏覺得老秦氏太好面子了。
也是她累得感官遲鈍,所以才沒細想老秦氏嘴硬的緣由,只喋喋不休的念叨,“走累了就坐車吧,否則累出個好歹,拖累的還是自家人。”
“我不累。”老秦氏抹汗,“只是有點熱而已。”
只有梨花坐的車有遮陽的車棚,其他車俱暴曬在太陽底下,不止她,其他人也覺得曬。
她問趙大壯,“大壯,咱還要走多久啊”
“轉過這個彎有片山坳,咱們到那兒休息。”
趙大壯不熟悉地形,落腳地是梨花安排的,她隨趙廣安去過戎州城,知道哪兒遮陰,“大家再堅持一下啊。”
牛車后跟著無數拖家帶口的人,有些是青葵縣里出來的,有些是附近村鎮的人,隊伍越來越長,路邊歇息的人也越來越多。
嫁進趙家的媳婦們不由得憂心起娘家人來。
一開始以為進城打秋風的,出門時沒想過往娘家送信,現在漫山遍野的難民,再不知會娘家人逃荒恐怕都得死。
南邊幾個鎮回不去了,北邊幾個鎮的媳婦還有機會通知家里。
到山坳后,她們先幫著整理物什,一切收拾妥當后才去找梨花。
梨花正在看趙大壯整理的冊子,除了姓名,年齡也寫上去了,可她除了“趙”,其他一個字也不認識,剛準備叫趙廣安,抬頭就看到幾個嬸娘面有難色的望著她。
“三娘”菊花與梨花更熟,先開口,“能不能幫嬸子傳個話啊。”
梨花折起冊子,黑漆漆的眼睛眨了眨,稚聲稚氣道,“什么事呀”
這種時候,她表情純真,十分可愛,菊花整個人放松下來,“嬸子想回娘家一趟。”
棺材里裝著糧,漢子們留下來守糧,送信這事只能她們自己做。
她解釋,“饑荒好像更嚴重了,我怕我爹娘固執地不肯走。”
老人家認死理,既舍不得多年建起來的家,也舍不得辛苦開出來的地,就說那晚,老村長磨破嘴皮子也沒說動大家伙逃荒。
她問梨花,“三娘,你能幫我跟你四爺爺說說嗎”
牽掛家人乃人之常情,梨花應下,卷起冊子別到腰間革帶,“嬸子等會兒,我問四爺爺怎么說。”
都是爹生娘的,族里既接嫁了人的姑娘回來,沒道理攔著兒媳婦不讓其回家,她跑到老村長的竹席旁,“四爺爺,嬸子們惦記家里,想回去傳個話”
老吳氏跪在一側,輕輕按捏老伴兒的胳膊,感覺老伴兒的手動了下,問梨花,“你四爺爺咋說。”
梨花像學堂認真聽夫子講課的學生,時不時點兩下頭,有模有樣道,“四爺爺讓我找兩個識路的人挨家挨戶傳話。”
老吳氏沒有起疑,“你四爺爺怎么說你就怎么做,有人不從,讓你大堂伯收拾他。”
長子就是老吳氏的底氣,只要趙大壯在,她就不怕事。
梨花得意的昂頭,“好呢。”
老吳氏被她狐假虎威的表情逗笑,嗔道,“說話穩重點,別給你四爺爺丟臉。”
“好呢。”梨花拖長音,掉頭回去傳話了。
老吳氏笑得開懷,見老伴兒眼珠斜看著梨花方向,笑道,“三娘是個靠得住的,有她在,沒人搶得走你的位置。”
靠不住也沒辦法,家里的錢都讓梨花拿走了,他又癱得動不了,除了她沒人指望得了。
老村長闔上眼,繼續養神。
另一頭,梨花跟幾個嬸子說了老村長的意思,并表明趙家的立場。
“嬸子是趙家媳婦,趙家不會拋棄你們,但娘家那邊是顧不了的,誰想接娘家人來就得自己養,當然,誰要回去族里也不阻攔。”
未來要一起生活很長時間,有什么話,梨花希望大家伙坦誠布公的說出來,避免日后扯皮。
“嬸子們要不要商量商量”
商量什么到處都在鬧災,回娘家也不見得有糧,何況家里還有嫂嫂弟妹,哪兒有她們的容身之處不是所有人都像趙家這般寬容大度的接納外嫁的女兒的。
菊花垂眸,“自打嫁進趙家我就沒想過回去了。”
其他人連連點頭,“我們也是。”